监管清查对象:营销员自买单与团险赠单

2014-07-25 09:40:00    作者:   来源:证券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团险 赠送 紧急通知 营销员 证券日报
[提要]团险赠单,即某机构或个人以团体客户的名义购买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然后赠送给其会员的行为。由于险企一般以风险等级较低的职业承保,费率下浮比例较高,实际赠送会员职业类别多种多样,比承保职业要高,导致此业务赔付率很高。

  据业内人士分析,团险赠单存在七大风险

  《证券日报》记者近期获悉,保监会在7月8下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务必做好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摸清底数工作的紧急通知》(下称《紧急通知》),要求各保监局、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对“30 人以上营销团队借保险名义相互借贷、自买单等情况”摸底,“有多少就实事求是地反映多少,做到无顾虑、无保留、无遗漏”。

  团险赠单,即某机构或个人以团体客户的名义购买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然后赠送给其会员的行为。李先生表示,该类保单对保险公司构成多重风险。

  首先是捆绑销售的不合规风险。该类业务通常为激活卡等业务,客户在购买时,销售人员往往自述为赠送给其客户。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客户发现赠险与其产品捆绑销售,或者被要求只有同意接受赠送保险的客户,才可购买服务卡成为会员。尽管多数险企要求将激活卡单独印刷,并注明“赠送、严禁销售”等字样,但如果分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协议时未对此进行约定,或实际业务中也未对此行为进行制止,则会经常出现客户投诉或举报,从而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引发合规风险。

  其次是销售利益损失风险。此类业务在申请时,费率下浮幅度较大,保费较低。在实际业务中,客户通常要求公司产品不标明保费,与其产品一起“赠送”给客户,而其提供的部分产品仅具备咨询、预定等简单服务功能,定价却常常高达几十元,甚至更高,宣导时却往往以公司产品责任为主,甚至出现客户重新包装加价销售、二次加价转卖等情况。另外,此类业务由团体客户购买险企产品赠送给其会员客户,应属于直销业务,不属于中介业务,险企不能支付手续费或经纪佣金,否则会被认定为违规支付手续费。

  第三是声誉风险。由于销售与承保有时间差,在此期间发生了保险事故,易引起理赔纠纷。有时同一发卡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投保时以一段时间内收集到的消费者信息集中投保,经常出现承保公司与销售表述的保险公司不一致的情形,客户出险后才发现自己购买的保险并非销售人员介绍的保险产品,易引发理赔纠纷。同时赠送保险会员客户通常遍布全国,而后期各项服务跟不上或者协调不顺畅,容易引发客户投诉,损害险企形象,给险企带来较大声誉风险。

  第四是销售误导风险。在保险责任说明上,这类业务仅在会员卡及其封套上标明基本保额,投保后也不向会员客户出具保险合同,消费者对保险条款尤其责任免除条款缺乏了解,存在误导风险。

  第五是假保单风险。发卡公司收柔员费后如未向保险公司投保,赠送保险将演变成销售“假保单”,引发案件风险。

  第六是异地销售风险。购买此产品的客户如不在险企经营区域内,则容易产生异地销售风险。而且如果客户购买公司产品后,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或赠送,经常被客户或同业举报到当地保监局甚至保监会。

  团险赠单还存在高额赔付风险。由于险企一般以风险等级较低的职业承保,费率下浮比例较高,实际赠送会员职业类别多种多样,比承保职业要高,导致此业务赔付率很高。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