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秒读”银行卡信息卡 不影响资金安全

2014-07-29 08:4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手机背面 银行卡信息 支付宝 魅族 NFCard
[提要]银行卡贴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背后,“碰一碰”就能读出银行卡信息。由此,记者得出结论,手机读出银行卡信息须具备四个条件,即手机具有NFC功能并打开、手机安装支付宝钱包等支持NFC操作的APP并打开;距离小于3厘米以及一张带芯片的银行卡。

  银行卡贴在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背后,“碰一碰”就能读出银行卡信息。这令不少市民大吃一惊,银行卡信息泄露,卡内资金安全吗?昨日,银行方面称,虽然银行卡信息确实能在手机上显示,但并不影响资金安全。

  
嘟的一声,手机“秒读”银行卡信息

  近日,有市民反映,带有NFC功能的手机能读出银行卡信息。为了求证,记者找来一款带有NFC功能且安装了支付宝的三星手机进行试验。

  打开手机的NFC功能及支付宝,将一张建设银行的芯片卡放在手机背面,嘟的一声后,支付宝读取到银行卡的卡号后四位数、电子现金余额、最近十次交易记录,交易记录包含交易日期、时间和金额。

  随后,记者下载安装了一款NFCard软件。此时,手机不仅能读出银行卡号,还能读出有效期、交易次数、单笔上限、圈存上限和电子现金额等。同时,手机显示可以开通便捷支付、现金转账等,但不能进行转账操作。

  经多次试验,纯磁条卡没有反应,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卡有反应,但读不出信息。此外,公交卡等各类小额、闪付卡均能被手机读出。

  记者发现,在手机信号被屏蔽区域,依然能读出芯片卡信息,但如果将两张芯片卡重叠,则不能显示卡内信息。将芯片卡放入钱包后紧贴手机背面,手机没有反应。而将纸片包裹芯片卡,灵敏度较差。

  此外,手机读出芯片卡信息还有距离要求。超过3厘米小于5厘米,手机有反应但不能显示卡内信息,小于3厘米,手机能正常读出。

  由此,记者得出结论,手机读出银行卡信息须具备四个条件,即手机具有NFC功能并打开、手机安装支付宝钱包等支持NFC操作的APP并打开;距离小于3厘米以及一张带芯片的银行卡。

  为何磁条卡不能被读出而芯片卡则可以?银行方面称,新发行的金融IC卡具有存储银行交易信息功能,当连接特定设备时,就能显示信息,其中就包括有NFC功能的手机。

  
信息泄露,但资金仍安全

  芯片卡是央行主推将替代磁条卡的金融IC卡,轻易用手机读出卡号、钱包余额等信息,资金安全如何保证?

  昨日下午,农行省分行营业部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解释,读出的信息均符合国际规范。即便卡的信息泄露,因芯片卡是以智能芯片为介质,具备全方位安全体系,仅凭读出的信息仍不能复制,卡内资金仍然安全。

  有市民仍然担心,如果不法分子在手机上植入某种病毒或安装间谍软件,窃取上传他人银行卡信息,手机用户会不会面临巨大资金损失?

  “不用担心,目前是安全的。”汉口一国有银行负责人建议,如经常使用手机NFC功能者,最好经常对手机杀毒,一旦身份证信息泄露,要及时采取措施。

  
手机NFC功能是什么?

  
条件

  手机读出银行卡信息须具备四个条件

  具有NFC功能并打开

  安装支付宝钱包等支持NFC操作的APP并打开

  一张带芯片的银行卡

  
链接

  手机NFC功能是什么?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由于能与蓝牙技术互补,NFC在手机、门禁、一卡通、银行卡领域逐渐被广泛应用。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支持NFC。如诺基亚Lumia系列、三星Galaxy和Note系列、索尼Xperia系列、HTCOne系列及国内的华为、酷派、小米、Oppo、魅族等部分手机。

  带NFC功能的手机可以“秒读”银行卡上的信息。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