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5 08:39:00 来源:成都商报 我要评论
8月1日起,国家出台的银行收费新规正式实施。有关部门已三令五申规范银行收费,然而百姓仍不满意。收费名目繁多、费用调整随意等现象备受诟病。
昨日,记者走访成都市内各大银行,看见收费新规已出现在了部分网点的大堂中,同时各银行的官方网站上也发布了最新的收费标准。
银行收费越减越多?
尽管银行收费已经进行过多次调整,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银行收费减少了吗?我怎么感觉是越来越多了呢?异地转账要收费,办卡、短信通知要收费,打印账单也要收费,好像就剩下存钱不收费了!”正在一家银行网点办理理财业务的李先生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提供的服务项目从2003年的300多项增加到目前的千余项,其中收费项目占比近八成。
“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出手治理,但银行收费不断增加的现象总体并未好转,一项收费减免了,银行总会另觅它路,增加新的收费项目。”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
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政府规定的银行免费服务项目中,只涉及最基础的项目,诸如密码修改手续费、同城本行转账手续费等。其余服务只要不违背“四公开”要求,都可以适度收费。
银行大堂贴出收费新规
记者昨日一早登陆各大银行网站看到,其官网上已经发布了最新的收费标准。而在成都多家银行网点的走访发现,许多银行大堂也已经贴出了新的收费标准。例如,农行方面就表示,该行除了按照新规要求之外,还主动减免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费等其他部分费用,合计一年让利约100亿~11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今后银行的收费会更加透明,这有利于消除与顾客之间的误解,也有利于减少有关银行“乱收费”的投诉。同时,本次新规对电子银行渠道提供的转账、取现等手续费并未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昨日上午记者已在一些大型银行看到了新贴出的3折至5折的优惠价格公告。
“随着时代发展和业务创新,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也在增多,比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理财业务等,相应的收费项目也就增多了,要客观看待。”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认为,要把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商业需求区分开。对基础服务要有清晰的政府指导价,该免费的要免费;对于创新性产品,定价权还是应该交给银行。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收费问题,要靠进一步开放银行业,让银行业竞争更加充分。新华社、成都商报记者 吴宇宸
新闻链接
部分银行收费标准调整情况
工商银行:对跨行柜台转账汇款、个人现金汇款、个人异地本行柜台取现、支票手续费等13项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项目,严格按照政府有关规定进行收费。同时,对于个人客户使用频率较高的个人本行异地转账汇款、个人本行现金存款、个人本行自助渠道存取款、个人跨行自助渠道转账汇款等市场调节价范围的服务项目,主动调低原有收费标准。
工行宣布主动取消了对公账户余额管理、跨境查询、代办抵押登记等服务收费;对于借记卡开户销户、个人账户密码挂失和重置、个人账户信息查询、个人客户柜面缴费、信用卡自动还款、对公票据挂失等109余项与企业和个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继续实行免费。
农业银行:8月1日起下调17项结算类收费标准。包括降低柜台、ATM及电子渠道的异地转账、跨行转账、异地取现、漫游汇款、资金归集等费用。并为包括企业在内的每个申请客户提供一个免费账户,免收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
建设银行:自8月1日起,比照《目录》主动调低了除柜台外其他渠道的跨行转账手续费(含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本行系统内异地转账和取款手续费(含所有渠道)。
8月1日起,建行签约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含退休金)账户,可享受每月按时间排序的前两笔不超过2500元的本行异地取款免收手续费,每月前两笔中超过2500元的部分和第3笔之后按取现金额的0.5%收取手续费,最高收费50元。
中信银行:依据养老金账户收费相关规定,结合业务实际情况,适度扩大了免费范围,在系统改造未完成前,对于所有本行开立的个人账户(含活期、定期),每月前2笔且每笔不超过2500元(含2500元)的本行异地(含本行柜台和ATM)取现手续费,暂实行全部免收。
华夏银行:除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外,还对部分异地服务收费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2014年7月3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免收个人客户现金汇入本行异地华夏卡、活期存折手续费;免收个人异地本行柜台取现手续费。
消费者如需了解详情,可到各行营业网点咨询或登录各家网站进行查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