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3 08:33:00 来源:FX168 我要评论
为提振缓慢的经济增长,中国近几个月推出了迷你型刺激措施,两次“定向降准”针对农村金融机构释放了大约8000亿元的资金投放、扩大对小企业放贷、下调公司税费等。
经济学家将此前央行对国开行发行的万亿PSL以及对多家银行的再贷款形容为中国版的QE(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但花旗的首席经济学家却认为,量化宽松并不准确,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质化宽松(Qualitative Easing),来解释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与美联储的区别。
花旗认为,中国“质化宽松”的目的是为特定领域提供廉价融资,降低这些领域的融资利率。尽管这会给经济带来通胀压力,但相对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而言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质化宽松”与QE不尽相似,其主要是央行在资产负债表中加入更多高风险资产、同时又不扩大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而QE则是央行通过购买一定规模的资产(美国是美债和MBS)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因此膨胀。这是一种在利率已经达到零附近时而采用的强有力的刺激手段。
在中国的背景下,这种所谓的“质化宽松”发生在央行在资产负债表上增加高风险资产之时,例如向农业及小型企业发放再贷款、为低回报率的基建项目提供低成本贷款等等,与此同时,还要维持正常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
其实无论是定向降准还是质化宽松,都是中国央行旨在改善社会融资成本,尤其是压低边际实际利率水平的举措。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实际利率为-1.15%,2012年升至4.1%。鉴于近来GDP缩减指数大降,而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继续攀升,意味着实际利率更高。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实际利率大幅攀升折射出储蓄-投资关系恶化。尽管官方数据显示储蓄存在盈余,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远超同期资本形成额,意味着真实的储蓄盈余状况并非乐观,这也决定中国政策导向并非应该全面鼓励投资,而应着眼于改善边际融资环境。
花旗经济学家称,中国质化宽松的目的是向特定领域提供可负担的贷款,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确定特定领域利率的意图。他们称,尽管这一政策将给经济带来通胀压力,其影响要小于美国版QE。
中国经济近期现回暖迹象,人民币重回升值趋势,股市也开始上涨。花旗经济学家称:“我们认为经济前景改善以及本已宽松的信贷状况,量化宽松的议论有些牵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