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16:5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要评论
“虽然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公开,但保险资金的信托投资余额超过2000亿元基本已成定局。”接近保监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2012年10月放开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后,其投资额度便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保险业信托投资规模便已达到1998.3亿元;在2013年底,这一数据为1442.9亿元。
这体现了目前信保合作的整体趋势。平安信托和麦肯锡发布的《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认为,根据监管设定上限和保险业规模,估计保险资金购买非标信托资产量最高可达2万亿元,保险公司持有大量资产并寻求高回报的产品,很有可能成为信托及另类投资业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投资余额飙到2000亿元的同时,监管层正考虑着力避免信托业内发酵的风险。日前,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风险开展排查。有消息称,有关部门计划对有风险隐患的信托产品增设一道风险评级的内部“防火墙”,以防止保险资金在信托产品投资上的信用风险积聚、放大。
分析人士认为,在“打破信托业刚性兑付”呼声渐强的背景下,一些信托产品的风险隐患逐渐暴露。债务问题、经营困难等可能激活风险的“导火线”正成为信托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这些问题使得保险机构在选择信托计划时态度谨慎。
泰康资管公司人士表示,对信托计划的投资放开后,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保险资管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保险资金配置的信托资产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经济增速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很多结构性问题要解决,如有不慎,很可能会触发经济和金融风险。
某上市公司资管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潜在风险开始引发监管层的担忧。保险资金经由信托“通道”流向禁入领域、“短钱长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透明可能导致利益输送、投资资产高度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决策亟待健全等问题,都成为监管层着力防范的内容。
该人士透露,目前保险资金感兴趣的信托计划,确以基础设施项目居多,而出于防范行业风险的考虑,与房地产项目的合作已经很少。“实际上,保监会的风险排查工作和保监会发布的《通知》中提出防范风险的目的一样,在操作层面上更加强调保险资管对于信托计划做好审慎的评价。”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