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2 08:25:00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近日,省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情况检查第七检查组对滨州市、德州市乐陵市和庆云县开展了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情况检查,检查报告显示,滨州、德州两市始终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农业方面,滨州市突出抓了以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91家市级农业园区为主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先后与以色列艾森贝克、凯伊玛、宝利萨克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中以科技合作示范园正在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地建成投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沾化冬枣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实现产业产值30亿元,枣农人均增收8000元。
发展“渤海粮仓”工程实现新突破,去年滨州市在含盐量0.3%盐碱地上种植1万亩小麦获得成功。工业方面,滨州按照高效生态要求,加大冶金、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技改投资近2000亿元。滨州(邹平)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基地成为全省首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同时,两市加强高效能、可循环技术研发,推广循环生产模式,培育壮大了鲁北化工、西王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了海水一水多用、聚酯资源循环利用等15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2013年,滨州市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14亿元。
科技创新仍是主攻方向。滨州市与复旦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60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长期技术合作。服务业方面,滨州市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黄河三角洲铁路物流园区、明珠剧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8年提高7.8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滨州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7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海洋经济占比不断提高。
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滨州市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区建设,集中规划建设了一个千亿元级的新材料园区、一个五百亿元级的新型建材园区和三个百亿元级的绿色化工、临港物流、粮油加工产业园区等五大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50个重点园区入驻企业8000多家,年产值突破6000亿元。邹平经济开发区、滨州经济开发区先后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滨州轻工纺织特色产业园产业集聚度达到94.77%,建成了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惠民县李庄绳网特色产业园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邹平县韩店现代生物工程科技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和出口基地;博兴县板材厨具产业园区,厨具、板材销售额分别占到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原标题:滨德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