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挫秋意渐浓:又到“麦收”时?

2014-09-24 10:14:00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麦收 A股市场 上证综指 价差交易 估值水平
[提要]对于市场的下跌从来不乏理由:新股密集发行、限售股解禁、长假来临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情绪在短期对利空利多解读有“放大器”效应,长期看甚至将利空当利多解读的情况时有出现。2006、2007年的大牛市虽历经几次“加息、提准”,但均遭市场“利空落尽”的解读,大盘牛气冲天无所顾忌。

  昨日,沪深股指重挫,令A股市场顿感秋意。经历了为时两月的反弹热浪后,A股投资者也渐渐地感受到二级市场的丝丝凉意,多位受访分析人士认为,正如四季更替属自然本意,本次调整也是行情行进中的必然,涨跌往复下改革的种子也在生根发芽,长线投资者不宜因此看淡后市。

  上周跳水后的大盘虽然迎来三连阳,但迫于短期缺乏继续上攻推力,周一两市再现颓势,上证综指跌幅1.70%,失守2300点整数关口;深证成指跌幅1.88%;创业板指数收跌1.05%,三大股指全线逼近20日均线上方寻求支撑。

  对于市场的下跌从来不乏理由:新股密集发行、限售股解禁、长假来临等等。但单独拎出任何一个理由又似乎都不令人信服。此前新股魔咒虽有,但对市场的影响未见此次幅度之大;9月也并非本周才有限售股解禁,与前三周2000多亿解禁量相比本周100多亿的量连零头都不到;是因为国庆长假来临的因素?而2013年的长假前一周上证综指微涨0.68%,2012年涨幅更是达到2.93%,这似乎也不是借口。

  本轮反弹以基本面改善、沪港通、货币宽松为起始动力,及至目前运行在2300点上下的相对高位,可以说前面两个“引擎”似乎正在渐渐失效。基本面方面,随着连续不断的疲弱经济数据出炉,坊间关于GDP增幅低于7.5%并非不可接受的音调也渐渐走高。沪港通方面,虽然市场讨论热火朝天,但从机构策略会及各次路演的情况来看短期影响不如预期般乐观,其实质影响在于远期。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只剩下央行推出的5000亿常备借贷便利(SLF)及正回购利率再度下降20个基点所印证的货币宽松预期。有分析人士指出,综合来看,脱离了初始逻辑的反弹行情能在一路负面因素下突破连续四年“高点总在上半年”的魔咒并屡创新高,已属不易。

  多方的做多逻辑本就各有侧重,在发现做多逻辑失效而市场已处高位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实属再正常不过。国泰君安的“杀熊走牛”及安信的“三级火箭”牛市逻辑是着眼于长远,但投资本就多元化不能强求单一逻辑,投资者必须面对2300点的点位在静态视角下已属高处不胜寒的点位之现实,如果众多投资者预期大盘短期上涨空间有限,市场博弈下大盘必然经历向下的调整过程,即使是着眼于长远的投资者也乐于见此局面摊低成本,结果就是短期内市场卖盘加重,买盘不足,市场预期自我实现的过程。

  而市场情绪变化更是市场内长短线投资者博弈的一个缩影,何况A股市场本就以散户为主,即使是价值投资者也可凭借其资金进出灵活的优势做价差交易,加大下行压力。2013年年中的市场流动性紧张一度导致市场恐怖下跌,好在上证综指在恐慌情绪尽情宣泄后于1849点下跌止步。去年大盘在恐慌中探明底部,现在大盘在一路唱多下已涨至2300点的高位,短期内市场参与者变得谨慎,在新股密集发行、限售股的解禁等利空解读也相应放大的时候,市场的调整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情绪在短期对利空利多解读有“放大器”效应,长期看甚至将利空当利多解读的情况时有出现。2006、2007年的大牛市虽历经几次“加息、提准”,但均遭市场“利空落尽”的解读,大盘牛气冲天无所顾忌。对于目前也许尚处在牛市开局的投资者,市场人士建议不要重蹈覆辙,因为信心膨胀对市场有过高期望,导致过分追涨堆积泡沫引发风险暴发,也希冀投资者放眼长远,不要因为一时的对利空过度解读而对市场失去信心,应该意识到牛市的根基已摆脱本轮反弹的三大初始逻辑链条而转向“改革红利”的释放。

  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前几轮牛市均非由基本面因素所主导而均扎根于改革,加之目前全球背景下“价值洼地”的横向比对优势,历史横向对比也显示,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从2006年的36.67倍动态市盈率调整至现在的9.89倍左右,整体市净率水平也从2006年的3.23倍降至目前的1.38倍。2300点或许会是短期相对高位,但在长远视角下,这一位置或许仍被低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