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0 09:12:00 来源:21世纪网 我要评论
11月7日,上证指数先是一路上涨并拿下2454点,但是午后却急剧跳水,最终下跌0.32%。整个三季度以来,上证指数已经上涨17.89%。
作为股市里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险资金的调仓腾挪一向备受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止2014年3季度末,保险资金共现身于34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包括中国人寿、平安银行等股票),合计持股数量达505亿股。而在今年中报里,保险资金一共出现在36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持股数量总计为477亿股。从持股数量上看,随着股市行情的好转,险资在三季度进行了一定增持。
哪些板块成为险资的调仓方向?统计显示,在三季度里,保险资金新进或者增持个股家数较多的板块包括生物医药、计算机、传媒、房地产以及食品饮料。相反电子、化工、采掘等板块则是被抛弃较为集中的地方。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险资持有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中,以2014年预测平均市盈率估值计算,都分别达到了56倍和66倍,泡沫的风险较大。
地产板块逐渐受宠
上海一家阳光私募的总经理表示,保险资金的“一进一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在三季度的调仓策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保险资金的三季度末持股中,与今年中报相比,一共退出了140只股票的前十大股东名单。譬如,中国人寿的一款个人分红产品年中曾持有中国北车(601299.SH)5817.59万股,位居第7大股东,但是在三季度末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平煤股份(601666.SH)也是如此,中国人民人寿保险的两只个险万能、个险分红的账户双双退出前十位的名单。
这些被险资“抛弃”的个股有哪些特征?具体来说,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险资退出个股数量较多的板块包括:电子(14家)、化工(9家)、商业贸易(9家)、有色金属(9家)、采掘(6家)。其中化工、商业贸易、有色金属以及采掘业目前的行业景气度较差。
另外,在退出的股票中沪市、深市主板的股票共有96只,创业板、中小板合计共退出45家股票,而从市盈率指标来看,它们的2014年预测市盈率也将达到38倍。譬如在中报里,泰康人寿(微博)的4个账户“齐刷刷”在华东重机(002685.SZ)前十大股东名单上,并且合计持股比例较高,但是到了三季度已经不见踪影。
那么保险资金在三季度又新进或者加仓哪些股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解,这类股票共有205只。譬如,被增持数量较多的招商银行(600036.SH),在三季度里,保险资金增持了2.72亿股。保利地产也被增持了9893万股。
从行业分布来看,排名靠前的板块包括:生物医药(19家)、计算机(15家)、电器设备(15家)、传媒(10家)、房地产(10家)食品饮料(11家)。其中10只地产股中共增持了2.79亿股,占增持股票数量的比例为5.55%。
另外统计显示,沪市以及深市主板被增持的股票是险资的主攻方向,共达到127只,增持的股票数量为46.47亿股,占全部增持数量的92%。
中小盘配置泡沫大
在2014年1月,保监会松绑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截至3季度末,从险资持有的上市公司分布来看,仅有19家创业板股票的前十大股东名单出现保险资金的身影,事实上,与今年中报相比,险资出现的次数在增加,因为其在中报里仅出现14次。以持股比例来看,绿盟科技(300369.SZ)、 天玑科技(300245.SZ)和巴安水务(300262.SZ)三家较受险资青睐,各自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达到9.05%、6.22%和5.56%。
以申万一级行业的标准划分,险资显然较为青睐计算机类的创业板股票,共持有7家该领域的上市公司,占比达到37%。紧随其后的是电子以及公用事业的股票。当然随着创业板的连续两年多上涨,险资青睐的股票即使以2014年预测市盈率(以机构预测的2014年每股收益计算)平均就达到66倍,其中有3家公司的市盈率甚至超过了100倍,其它股票普遍也在40倍以上的市盈率。
虽然保险资金对早已泡沫重重的创业板股票青睐不算很多,但是对中小板的小盘股却是情有独钟。在343家股票中一共出现在109家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上,合计持股数量为7.39亿股。
在中小盘股的行业分布方面,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电子行业(15家)、电气设备、纺织服装(7家)、化工(7家)、计算机(7家)。险资持有的这些中小盘股中,静态市盈率达到了66倍,其中市盈率超过100倍的就多达23只股票,即使是2014年预测市盈率,平均也在56倍。
“现在A股只有蓝筹股是估值洼地,而中小盘、创业板的泡沫比较明显,风险也开始增加,这点应该值得保险资金重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