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不可能频繁降息降准 应对降息理财有方法

2014-11-26 09:53:00    作者:   来源:新闻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产品 存贷款基准利率 股票型基金 短期
[提要]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11月份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1%,平均投资期限为67天,投资门槛多为5万元起。而根据银率网最新一期的周报显示(统计时间:11月8日至11月14日),人民币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4%,平均投资期限为122天。

  上周五晚间,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析师认为,银行降息的目的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对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带来影响,收益水平将下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投资端收益的下行,将传导至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将进一步下行,预计将跌破5%的水平。

  产品年化收益率有望跌破5%

  银率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认为,从贷款利率角度看,基准利率对于金融产品定价仍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此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将直接降低贷款定价基准,并带动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定价下调。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持续下行,据银率网数据显示,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周平均收益率已从年初的5.76%下滑至上周(11月15日至21日)的5.04%,预期收益率超6%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占比也从年初的40%以上跌至3%以内。预期收益率在4%至5%之间的产品发行量占比逐步上升。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银行发行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早已跌破5%,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水平还保持在5%上方,预期收益率超6%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也多来自这两类银行。不过,伴随央行降息,未来整个货币市场收益率都有望下行,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维持在5%以上的日子估计很难持久了。

  短期不可能频繁降息降准

  央行此次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次降息的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扩大到1.2倍,同时利率期限档次结构有所简化,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未来若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利率市场化有望加快推进。

  连平认为,目前货币政策总体仍属中性,短期内高频率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未来若经济增长不见改观、融资成本未见下降,仍有进一步降息的可能。但在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就业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中性宽松,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种短期内频繁降准、降息的操作不大可能出现。

  应对降息 理财有方法

  尽管短期内不可能频繁降息降准,但随着本次利率水平的下降,市场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将继续下滑,而且从目前的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市场对央行再度降息仍有预期,因此银率网分析师建议,对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低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锁定当前的高收益。

  此外,降息将进一步利好股市,对于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可直接参与股票市场或者购买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权益类投资产品。对于稳健型投资者,也可关注挂钩股指的看涨型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该类产品一般为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投资者可以享受股票市场带来的超额收益。银率网分析师提醒投资者,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在购买时,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看产品的收益计算方法是否与自己对股指走势的判断一致。

  据观察,同等收益率条件下,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相对柜台销售的理财产品,其投资门槛与投资期限相对较为理想。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11月份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1%,平均投资期限为67天,投资门槛多为5万元起。而根据银率网最新一期的周报显示(统计时间:11月8日至11月14日),人民币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4%,平均投资期限为122天。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抢购理财产品来应对降息的影响。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