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牛市料布局行业杠杆基金

2014-12-01 08:47:00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基金净值 公募基金 牛市行情 基金公司 波牛市
[提要]10月9日,富国军工分级指基紧步其后尘,也启动“上折”,并成为国内第一只触发上折阀值的分级指数基金。在上周降息消息刺激下,申万菱信证券行业、鹏华非银行分级溢价大幅攀升并接踵触发上折。

  2007年的大牛市让公募基金出尽风头,也造就不少百亿元规模的超大基金。当新一波牛市意外来临,公募基金却难现当年的繁荣景象。对于还在互联网金融热潮中浴血奋战的他们来说,布局适合牛市的产品还没来得及细想。在盛世B、军工B、证券B、非银B等杠杆基金纷纷上演涨停潮人气爆棚时,基金公司要被动地意识到,是时候布局主题行业分级了!

  今年以来,局部牛市如火如荼,杠杆基金成为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先有盛世B、军工B净值强势拉升并触发上折,拉开分级基金大涨序幕。上周央行宣布非对称降息,证券B、非银行B接踵触发上折。分级基金自2009年四季度创生以来,终于扮演一回牛市“晴雨表”角色。业内人士称,在上涨效应下,主题行业分级基金因为杠杆工具性特征,也将越来越吸引市场目光。

  国投瑞银瑞和远见自2009年10月14日成立以来,便引发其他基金公司开始布局分级基金。不过,市场也从此开始踏入漫长“熊途”,多数跟踪股票指数的杠杆基金在上市后便随之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共有93只分级基金,其中17只为今年新成立,2013年和2012年分别成立27只和29只,2011年和2010年发行较为缓慢。从类型上看,2012年以前分级基金标的主要以宽基指数为主,债券、混合型基金为主,各家公司争相发行相关产品,导致同质化分级产品泛滥成灾。进入2013年后情况才有所转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分级基金一跃成为市场主流。医药、地产、有色、军工、环保等行业主题型分级基金相继发行,今年以来,申万菱信一家便发行军工、证券和环保产业等3只主题行业分级基金,国泰基金发行国泰国证食品饮料、富国基金(微博)发行富国中证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分级基金。

  目前市场多数分级基金具备“向上”和“向下”到点折算条款,多数分级基金的向上折算条款为“当母基金净值达到1.5时,净值进行折算归1,新增份额折算成母基金场内份额,子基金份额不变”;向下折算条款则为“当普通级净值达到0.25时,净值归1,新增份额按比例折算成子基金”。而在分级基金诞生后的近5年时间中,分级基金只有触发下拆的案例。直到今年8月22日,中欧盛世成长分级基金首开向上折算的先例。10月9日,富国军工分级指基紧步其后尘,也启动“上折”,并成为国内第一只触发上折阀值的分级指数基金。在上周降息消息刺激下,申万菱信证券行业、鹏华非银行分级溢价大幅攀升并接踵触发上折。

  行业指数分级俨然已成为资金猎杀牛市行情的利器,云集者日众。“在热点轮动的市场行情中,抓住结构性机会才能带来超额收益,行业主题分级基金具有更大优势和更多投资机会。”业内人士称,大盘指数总体波动虽不大,但局部牛市如火如荼,阶段性机会此起彼伏,跟踪风格指数和行业指数分级产品不仅能帮助投资者捕捉板块机遇,还能享受到廉价的杠杆工具。

  “在去年TMT行业躁动时,多想有一只‘B类’;在新能源汽车风乍起时,多想有一只‘B类’!”一位投资者如此感慨,去年以来上演的TMT、新能源汽车行情,没有相应的杠杆基金,实在是一种缺憾。

  基金研究专家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应当加快步伐把精力转到开发行业主题分级产品上。一方面,当前A股市场仍然缺乏杠杆投资工具,行业寄予厚望的多空分级基金业迟迟未能获得放行,杠杆基金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轮动市场行情中,没有选到正确个股可能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而选择指数却可以降低板块行情风险。

  对于大多数公募基金公司来说,牛市来得有点突然,就连创业板的分级基金,也是在指数大涨之后才推出,使得投资者错失借助杠杆基金猎杀一波大行情机会。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已开始积极布局行业主题类分级基金。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表,鹏华中证国防指数分级基金、鹏华中证传媒指数分级基金已获得通过并即将开始发行,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交银施罗德基金国证新能源指数分级基金等多只分级基金正在备案发行。

  降息背景下,公募基金对货币基金以及互联网金融热情也到了一个平台期,对于牛市产品的布局或许要加把劲了!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