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溢出 低估值成长蓝筹或接棒第二波

2014-12-15 14:17:00    作者:   来源:四川在线-金融投资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估值 大盘权重 KKR 接棒 沪指
[提要]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热点板块的轮换,具有估值优势的家用电器行业有望得到资金关注,拉起一轮估值修复行情。估值优势明显10月以来随着大盘的快速上涨,蓝筹股估值大幅提升,但家电行业估值较年初在基本面未有下行预期背景下明显回落。

  沪指在2400点上方起步,短短十余个交易日便最高摸至3091点,最大涨幅接近三成。虽然指数有被绑架的嫌疑,但最为关键的是成交量的放大显示有大量新增资金介入,最高曾刷新到1.3万亿左右,即便是周五缩量调整,也有近7000亿的成交。在增量资金大举入市的前提下,这些资金势必会寻找除大盘权重以外的机会,而业绩优异的二线低估值蓝筹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重点关注 家电、百货、股份制银行

  家用电器: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在本轮大涨过程中,家用电器板块明显跑输大盘,随着蓝筹股估值的提升,家用电器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有望扩大。同时从估值角度来看,家用电器板块整体估值处在低点位置,细分行业龙头估值优势十分明显。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热点板块的轮换,具有估值优势的家用电器行业有望得到资金关注,拉起一轮估值修复行情。

  估值优势明显

  10月以来随着大盘的快速上涨,蓝筹股估值大幅提升,但家电行业估值较年初在基本面未有下行预期背景下明显回落。长江证券分析师徐春认为,随着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加速,业绩增速确定且分红率持续提升的白电龙头投资(微博)价值将得到重估。此外,目前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宽松货币政策带动下市场增量资金也更倾向于低估值蓝筹;综上,年初市场对家电蓝筹的估值“误杀”存在纠偏可能。

  就估值情况来看,目前家电行业动态市盈率在14倍上下,估值优势十分明显。从二级市场来看,板块热点轮换加快,家电股开始蠢蠢欲动,家电板块估值修复行情或已启动。广发证券分析师惠毓伦指出,随着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正回购利率降低等利好信息持续催化,市场资金面将继续向好,业绩增长确定、高分红低估值蓝筹品种将成为投资者优先选择;年初至今家电板块估值表现位列申万一级板块倒数第一,板块尤其是龙头估值仍有较大修复空间,建议积极配置白电龙头,维持板块“买入”评级。

  惠毓伦认为,高端厨电行业“大行业小公司”的逻辑成立。大行业--高端厨电市场未来很大,小公司--龙头公司成长空间广阔,远未到天花板;地产波动对公司影响为短期和次要的,高端化趋势和品牌壁垒是长期的主旋律,积极看好高端厨电龙头,推荐老板电器。12月上旬面板价格继续多尺寸出现上涨,短期来看供需偏紧有望持续至明年一季度。未来几年面板行业周期将弱化,厂商盈利继续分化,大陆面板厂的优势将进一步体现。运营优秀、切割策略适合的华星光电将继续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表现,持续推荐TCL集团。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周海晨则重点推荐股息率高,国企改革有望引入战投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的格力电器、白电资产整合的青岛海尔;渠道变革有望引领下一轮增长的老板电器、战略调整,机制理顺,具备业绩弹性的美的集团。小市值公司中,建议积极关注亿利达。

  潜力股精选

  格力电器(000651):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未出现明显上涨,目前相对估值已到历史低点。在市场整体估值提升背景下,格力作为稳健增长的蓝筹龙头,估值理应所有提升。银河证券分析师郝雪梅认为,格力电器未来业绩仍有稳健的增长,现金充沛,分红比例高,较低估值下,赚每年业绩增长和分红的钱,依然很可观。大盘估值中枢上移,估值比格力低、分红比例高的蓝筹股已所剩无几。公司有业绩、低估值、高股息,也分享“国企改革”、“军工”以及“走出去”的改革红利,维持“推荐”评级。

  青岛海尔(600690):今年10月份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19亿现金收购四家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预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据群益证券分析师许椰惜估算,本次收购将使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加8亿左右。根据控股股东的承诺,2016年2月前将集团白色家电资产、黑电等业务注入青岛海尔,且作为公司与KKR的战略合作内容之一,在后者入主公司后,资产整合、海外并购的步伐有望得到不断地推进,公司盈利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老板电器(002508):近期公司增加一级经销商数量以扩张渠道,有助提升新老经销商积极性并加大渠道下沉力度。瑞银证券分析师廖欣宇认为,扩张有助老板电器实现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长30%、油烟机零售额市占率30%、油烟机零售量领先30%的目标。2013年公司油烟机整体销量市占率为5.2%,未来随着三四线和农村市场消费升级,老板成长空间广阔,并有望凭借高端定位维持较高盈利能力。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