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9:5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岁末正是消费者频繁刷卡消费时期,但同时也是信用卡诈骗、盗刷案件的高发期。除了制造伪卡、失窃卡盗刷、网络诈骗等方式外,近期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段—“调额度”。
市民王女士对记者反映,日前她接到“020955××”的电话,对方自称××银行的客服人员,称年底可将信用卡额度提高至10万元,王女士正好觉得额度不够用,便马上同意。
于是,王女士按该“客服人员”的指引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片背面三位数卡片安全码(CVV2)码等信息。对方称最后一步是验证手机动态验证码,需要王女士在收到验证码后提供给客服人员便可完成提升额度。于是王女士便按对方提示进行操作。
一分钟后,她收到了一条银行的短信:“您的信用卡消费了2900元。”王女士这才觉得不对,马上打银行电话955××询问。银行称并没有给她打过电话,王女士意识到遇到诈骗了,于是马上挂失信用卡,并向派出所报案。
对此,银行方面提醒,信用卡动态验证码是授权网络快捷支付的重要凭据,而卡片背面三位数的卡片安全码(CVV2)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密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动态验证码和卡片安全码。
12月16日 钱江晚报:冒充银行建钓鱼网站盗网银 主犯被判无期
近日,温州市中级法院对这起以“网银升级”为诱饵的钓鱼网站作出一审宣判:盗窃集团主谋林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财产200万。令人吃惊的是,在这起案件中,原厦门的一名网警,竟是配合林某做技术支持的。
主犯姓林,41岁,福建省泉州市人。2002年4月12日,他因犯合同诈骗罪获刑3年,缓刑5年。林某仅初中文化,无正当职业,更不懂计算机,却做着利用互联网发财的美梦。
厦门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黄某,与林某结交十几年。黄某39岁,硕士研究生学历,精通互联网。黄和妻创办了家网络科技公司,却遭遇资金问题。林某声称要投资黄某的公司,但首先得从互联网上赚些钱。他让黄某提供技术支持,事成后,20%的提成,二人一拍即合。
他们先后14次在海口、深圳、平顶山、郑州、合肥、西安、黄山等地使用上述方法窃得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430余万元。其中最大一笔金额,是在郑州盗走浙江某服饰有限公司的300万元。
温州中院审理认为,林某、陈某、黄某等人组成犯罪集团,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而其他配合他们作案的,在明知是赃款的情况下,仍然帮忙转账提现,情节严重,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最终,林某被判处林某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0万,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陈某、黄某、易某等人,也以盗窃罪判处5年到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款15万元至100万元。
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的陈一来律师表示,用钓鱼网站、黑客攻击等方式窃取他人账号和密码,进而盗窃他人财务,属于典型的盗窃罪。一旦盗窃数额超过100万元,就达到数额特别巨大。林某组织的盗窃团伙盗窃金额达到430万,因此量刑是按照最高级别的无期来量刑的。
12月15日 人民日报:互联网保险疯狂 退货运费险单日1.86亿
今年的“双11”,淘宝天猫共售出1.86亿份退货险,刷新了中国保险业单日同一险种成交保单份数的纪录。
互联网保险长势迅猛。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增加到60家,年均增长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3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保险业实现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62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业务收入的195%。
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力也令人刮目相看。针对互联网消费的碎片化、小金额、大批量、高频次等特点,许多公司为消费者设计出凸显风险点、保障功能强的产品,比如退货运费险、快递延误险、货到付款拒签险、个人账户资金安全险、信用保证、个人资金账户安全险、手机碎屏险等。
“我们半年内就推出了35个险种。”众安保险总经理陈劲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国内首次将小额保证保险引入电商平台,为淘宝、聚划算等电商卖家缓解了140亿元的资金压力;此外还与百度合作推出市场上第一款与App绑定的安全责任保险,为P2P平台及在平台上交易的众多借款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等等。“这些险种依托互联网平台,服务草根经济,得到市场响应并迅速形成规模。”陈劲说。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互联网保险之所以形成燎原之势,主要是它适应了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经济参与各方的风险保障需求。“这些产品接地气、保费低、投保方便,比如运费险,少则几毛钱,多不过三五元,轻点鼠标就完成投保,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