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湿地修复有新点子

2013-11-06 16:34:00    作者:段学虎 崔立慧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湿地面积 芒草 湿地生态环境 湿地植物 植物净化
[提要]在东八路湿地试种的芒草已经发出了嫩芽。实验证明,芒草的土质改良能力大大优于翅碱蓬,净化水体的功力也优于芦苇,而且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芦苇更宽松。”  除了试种芒草,人工浮岛实验也是东营市水城办为湿地修复开展的一项实验。

  在东八路湿地试种的芒草已经发出了嫩芽。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本报记者 段学虎 崔立慧
  近年来,东营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目前已修复湿地38万亩,湿地生态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实施湿地修复也成为东营市的重点工程,根据争取到2015年湿地保护面积达到330万亩,“东方湿地之城”将成为东营市另一张鲜亮的城市名片。记者近日探访东营市的一些湿地工程,了解到东营市在湿地修复上有不少新法子,其中用芒草来降低土壤盐度和试验浮岛净化水体,这两项新手段有望未来大范围推广。
 “加强版芦苇”改良盐碱地
 人工浮岛净化城市水系
  日前,记者从东营市黄河水城办公室科研人员处了解到,东营湿地修复,土壤改良又迎来了一项新手段,东营市与中科院合作,准备在东营湿地修复和改良土质中尝试运用芒草。目前芒草在东八路湿地已经试种成功,未来有可能大面积推广。实验证明,芒草的土质改良能力大大优于翅碱蓬,净化水体的功力也优于芦苇,而且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芦苇更宽松。
  4日,记者跟随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城市水系与湿地研究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北二路与东八路路口附近的东八路湿地。在试验田内,记者见到了这种加强版的“芦苇”。在一片土方的盐碱地里,一排排的深绿色“苇叶”显得格外显眼,远处一看植株与芦苇相似,但植株更为茁壮。
  “我们选用了十几个品种,种植的土地也没经过特殊处理,就是撒上种子浇上水,目前已经有一些品种出了苗。虽然临近冬季,幼苗依然能出来,说明这种植物能适应我们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环境。来年春天我们将选择优良的品种在东八路湿地尝试种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芒草相比于东营本地的翅碱蓬、芦苇等滩涂、湿地植物,有两大优势,“翅碱蓬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但是秋季枯萎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把枯株清理掉,枝叶泛滥在土壤里以后,盐分就重新回到土壤里。简单地说,就是翅碱蓬能保存盐分,但不能消化盐分,而芒草能把土壤里的盐分吸收掉,研究数据说明,盐碱土壤里种植芒草后,盐分能从千分之十降到千分之三左右。另外,芒草的植株相对较大,成年植株能达到三四米,相比于在浅水里生长的芦苇,芒草能在更深的水体里生长,而且同样具有水体净化能力。而且芒草的生长特别快,适应力也比较强,也是我国的本土物种。”
  据了解,在多年以前,东营曾引进过芒草,但是由于当时所选芒草品种等原因,并没有在全市内大范围推广,但在利津县等地的农村,依然能看到不少芒草被农民栽植用以保持水土。“这次我们引进是不一样的,因为经过科研发现,芒草可以提取出酒精,这也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生物能源植物,中科院与我们的合作,也是看中了东营有大面积适宜芒草生长的土地。如果芒草种植成功了,不但可以起到改良土质和净化水体的功能,在未来还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
  除了试种芒草,人工浮岛实验也是东营市水城办为湿地修复开展的一项实验。这项独创的水体净化方式不但能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还能为湿地增加新的景观。
  据介绍,由于地势平坦,水平落差小。东营人造湿地面积大而水体流动性并不强,水体自净能力差,容易出现水质恶化。特别在夏季,曾经出现的蓝藻爆发极大影响了水域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成为维持水环境生态系统平衡并进行良性循环的重要内容。
  “向水里投放化学药剂净化水质的方式效果快,但是对底泥造成污染,日后治理更是一件麻烦事。我们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来控制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比如种养植物、鱼和螺类,人工浮岛实验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人工浮岛是指人为放置在水体中的“小岛”,“岛”上种有植物,依靠植物自身的净化能力维持水质稳定。由于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今年仅在清风湖边设置三处岸上浮岛,浮岛上分别种植了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用来测试哪种植物具有最好的净水能力。在黄河三角洲城市水系与湿地研究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经不同植物净化过后的水样,清浊程度差别明显。而这也是是研究所根据东营实际独创的一种净化水质的方法。
  “实验成功的浮岛植物将被大规模种养在东八路湿地水体之中,成为常驻湿地的‘清洁工’。”工作人员说,“除了净化水质,漂浮在水中的植物也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丰富湿地景观。”

编者按
  东营是中国北方一个特殊的大河三角洲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这座城市旖旎的风光,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环境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新兴的城市也为这座城市量身定做了不少优良的城市配套设施。秀美宜居也是东营近年来一直打造的城市名片,今年东营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本报对东营的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等付诸于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中,一探这座城市在人居环境方面的一些独门妙招。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