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留作业,学生可拒做或投诉

2014-04-16 17:27:00    作者:任小杰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老师 学生的学习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提供
[提要]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今明两年将研究制定中小学生自主作业的实施方案。崔老师介绍,教师现在实行的教学流程包括课前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及反馈评价。

  不留作业了,学生们在校园一起踢足球。

  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今明两年将研究制定中小学生自主作业的实施方案。即日起,本报针对全市中小学校创新的减负措施进行探访。其中,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的“零”作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果。2008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文件,向全省推广该学校的“零”作业改革经验。
  校长带头下保证
禁止老师留课下作业
  15日,记者来到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八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并排面对面坐着,都在背诵、讨论、互相检查。作业完成了,先自己检查一遍,然后再拿去让别人检查,自己也要检查别人。代课教师崔老师介绍,班里36名学生分成6个组,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教室一下由1名老师变成7名“老师”。
  崔老师介绍,教师现在实行的教学流程包括课前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及反馈评价。所有的问题都是当堂提出、当堂解决。”
  八年级的张同学对“零”作业很有感慨:“以前课外作业非常多,压力也很大,就觉得学习太累了,要是没有作业该多好!不过奇怪的是,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没有老师和作业的压力,我反而更喜欢自己拿起课本了。”  
  北宋镇实验学校校长李志欣介绍,从2007年开始,学校开始推行“零”作业改革。“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所实行这种改革的学校。”
  李志欣介绍说,“零”作业的具体内容包括5项,净化作业布置环境要求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到课下完成,也不准布置隐性作业。老师所选习题必须以注重培养能力为目标,给学生提供适当的选做题,课堂当堂完成制度就要求教师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完成”,保证学生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当堂达标。
  为了保证零作业改革落实到位,校长也要授课,带头执行“零”作业,向学生公开说明,禁止老师布置一切形式的课下作业,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就属于违纪,学生可以选择不做,向校长写投诉信。

  学生爱学习了,落后学校变“尖子”
  说起“零”作业改革,李志欣从2004年起就开始琢磨了。“当时我是北宋三中的副校长,在这之前已经做了12年的老师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题海战术是教学中一贯采用的方法。学生们要大量做题、大量考试,收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做副校长前,我就计划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限制布置课下作业的花费时间,2004年8月,我被调来北宋三中,我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决定大力实行‘零’作业改革。”
  2007年3月,李志欣被任命为北宋镇实验学校(原北宋一中)的校长。“实施作业改革,就是为了改变以往那种高耗低效的运行模式,带领学校摆脱教育博弈的困境,回到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实行‘零’作业并不是只要不布置课外作业那么简单,”李志欣说,“这需要全校师生和家长的观念转变,需要配合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李志欣告诉记者,“零”作业改革斩断了老师的“后路”。“由于课下作业为零,老师们不得不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不下滑。”不允许布置课下书面作业,如果课上完不成任务,那么课下补的机会都没有,自习时间谁也不准进入教室抢占学生时间用来补课,备课方式的彻底改变,杜绝了教师不备课上课或上完课后补教案的现象。
  李志欣说,自实行“零”作业以来,学校各项成绩在全县中小学已经从原来的“落后分子”跻身前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李志欣介绍,“零”作业不仅在“零”,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最重要的还在于给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支配权,是学生能够张弛有度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这一周我们正计划开展课堂达标,按照改革后的教学流程,对每个老师逐一进行评价、打分,与老师的考核挂钩,把改革后的教学理念全面推广。”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