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的楼与梯等 石大东营校区大门更名引追忆

2014-09-10 16:15:00    作者:崔立慧 段学虎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校区 石大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 胜利学院
[提要]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北门的雕塑整改完成,换成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字样,网友感慨“从此再无东营校区”。对于曾经在东营校区求学的石大学子和附近的东营市民来说,石大北门承载了他们很多的回忆。


石油大学校园内,绿树如茵。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北门的雕塑整改完成,换成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字样,网友感慨“从此再无东营校区”。尽管在石油大学(华东)官方网站上的学校简介依然显示“学校现有青岛、东营两个校区”,但据记者了解,随着东营校区的师生陆续迁至青岛校区,东营校区事实上逐渐为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师生所使用。

  那座依然清静的校园
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临近开学,校园里还没有彻底热闹起来,然而石大北门的雕塑却已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中国石油大学”四个字后面,加上了“胜利学院”的字样。石大南门却一直坚守着“中国石油大学”的字样。

走进校园,那份属于学校的安静依然还在。“这大学校园和外面的街道一比较,最明显的就是安静,加上这些良好的绿化,石大校园俨然成为东营嘈杂城市里的一片净土。”校园内的一位老者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在校园内遛弯散步,感觉特别好。

对于曾经在东营校区求学的石大学子和附近的东营市民来说,石大北门承载了他们很多的回忆。近期东营校区北门雕塑整改,再次激起了不少学子和市民内心的酸楚与无奈。“小时候我家住八分场,每次去基地都坐公交从石大北门经过。那时候大人总说,等你长大了来这上学就行。后来我去外地读了大学,可是每次经过这都还感觉很亲切。尽管不能成为石大的学生了,可是看见它离开还是感觉很不舍。可是现在校门改了名字,这种感觉挺复杂的。”目前正在读研究生的小乔告诉记者。

2009年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毕业的王先生觉得,“单就学生和学校而言,青岛要比东营有优势,会有更好的发展,学校比较多,有助于学术交流。但是一些与石油相关的专业,还是留在东营比较好,毕竟胜利油田在东营,学生实习也会比较方便。”
迁走的中国石油大学
承载着许多人的青春回忆
 如今,在百度搜索输入“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有一篇点击率非常靠前的博文,是石油大学五十年前的老校友在2012年参观母校后写下的。对于这位老校友来说,东营校区是他们从北京迁址后的新校址,但在现在的石大学子心中,这里早已成为老校址了。

这位老校友在博客中深情地写道,“无论学校如何迁址、如何更名,她永远是我和老伴的母校,永远是我和老伴从相识、相知、相恋,最终成为终生伴侣的地方。”

一位网友在这篇令人动容的博客下这样留言:“东营校区也是让我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毕业几年了,没能回去看看,听说迁走了,觉得非常可惜。相较黄岛的时尚大气,东营是温柔内敛的,那矮矮的楼,旧旧的梯,那繁茂的年复一年盛开的花,都承载了千万个关于青春、求学、梦想、奉献的故事。我喜欢东营,也希望校友们都好好珍惜,那一份关于青春最美的回忆。”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