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月底前渣土车须全加盖

2014-12-04 13:47:00    作者:段学虎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渣土车 运输车辆 运输企业 运输管理 中心城区
[提要]新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和动态监控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对原有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密闭改造,定期维护,实行密闭运输。建筑垃圾运输纳入招投标违规企业将被淘汰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3月1日前,东营开工工程将建筑垃圾(土方)运输纳入施工招投标管理。
   运输建筑垃圾设门槛了。3日,东营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会议召开,这标志着东营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土方)运输的企业化和运输车辆密闭改装工作全面启动,根据要求,在2015年3月1日前,东营开工工程将建筑垃圾(土方)运输纳入施工招投标管理,2015年6月底前,东营市全部完成运输车辆改装工作。
对建筑垃圾清运企业
实行名录管理
  3日,东营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东营市城市管理、住建、公安交警、交通、质检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中心城区家住垃圾运输管理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实行名录管理制度并严格市场准入。从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自有专用运输车辆(单台载质量5吨以上)不少于8辆,其中,出厂全密闭车辆不少于5辆;运输车辆实行统一车身颜色,统一喷涂放大号,两侧车门喷印所属企业名称、标示及编号,车顶加装顶灯;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具有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驾驶人员具有与准驾车型相符的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全部运输车辆按照规定实施密闭改装,具备全密闭运输条件;运输车辆安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并纳入东营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监控;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和行政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实行名录管理,东营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建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根据要求,从12月3日开始,有意从事渣土运输的运输企业开始领取相关表格报名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城市管理部门将联合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资料进行核实后,建立名录,并向社会公开。“申报是免费的。”城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新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和动态监控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对原有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密闭改造,定期维护,实行密闭运输。未进行合法密闭改造的渣土运输车辆,相关部门不核发证件,企业不列入名录。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当安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并与城市管理数字指挥平台系统联网,实现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全程监控。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负责本企业运输车辆的管理,对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定期养护。
建筑垃圾运输纳入招投标
违规企业将被淘汰
  记者了解到,在2015年3月1日前,东营开工工程将建筑垃圾(土方)运输纳入施工招投标管理。这意味着,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招投标时,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公告中须明确产生建筑垃圾的类别、总量等,并将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和投标单位与列入名录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签订运输合作协议。中标单位中标后必须将建筑垃圾交由签订运输合作协议的企业运输。
  另外,住建部门对扬尘等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建设项目,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和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工作,运输企业需要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城管和公安部门发放《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中心城区临时通行证》并制定固定时间和路线的车辆行驶路线。未经核准处置建筑垃圾、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的企业,和未办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中心城区临时通行证》或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进行运输的车辆,将被依法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合法密闭化改造的车辆,需要变更登记、年审。车辆不得未加装封闭设施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或私自改装车辆。
  城市管理部门还将会同公安、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对运输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和考核。名录中的企业违反本意见相关规定的实行退出机制,从名录中剔除,一年内不得从事中心城建筑垃圾运输。东营市散流物体运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利用曝光台及时公开曝光一批行动中查处的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并公开举报电话。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