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查处首例适用新《环保法》行政拘留案件

2015-02-06 14:32:00    作者: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查处;首例;适用;新《环保法》;行政拘留案件
[提要]眼下,环保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境保护法》也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日前,河口区一家公司因为违规超标排放污染物,两名工作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这也是新《环保法》和公安部、工信部、环保部等单位联合制定的《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实施以来,东营首例适用新《环保法》的行政拘留案件。
  眼下,环保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境保护法》也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日前,河口区一家公司因为违规超标排放污染物,两名工作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这也是新《环保法》和公安部、工信部、环保部等单位联合制定的《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实施以来,东营首例适用新《环保法》的行政拘留案件。
  环保出问题
连续两企业相关责任人被拘留

  今年1月15日,东营市河口区环保部门在对辖区一家药业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利用三根暗管排放浓度超出相关规定标准的污染物。河口区环保局随即对该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并依据《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将案件移交给河口公安分局食药环侦大队。1月29日,河口公安分局依据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对涉案企业超标排放事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赵某(该公司水处理车间主任)和直接责任人员王某(水处理车间工人)分别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就在河口这家企业的两名工作人员因为超标排放被行政拘留没几天,垦利县一家企业的一名相关负责人员又因为环保问题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今年1月21日,山东省环保厅在检查垦利县一家公司时发现,该公司污染物处理实施发生故障后,该公司没有及时或者未按规定进行检查和维修,致使污染物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从而导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泄漏至水渠。该公司生产责任人李某负有主管责任,后根据《环保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垦利县公安局对李某作出了行政拘留六日的处罚。
四种环境违法行为
可能被行政拘留

  据了解,我国《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工作人员表示,为全面做好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执行工作,依法查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该《办法》针对《环保法》第六十三条适用拘留的四项条款,详细列明了23种具体的违法情形,如首次具体规定了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表现形式等。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