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悲剧”,套用了某位大师的名言,十年前在省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毕业时,毫不犹豫地在所有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尽管很多同学要一探究竟,我只是笑而不答。
我自始至终认为我的性格注定要有太多的悲剧色彩。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之外,生活的磨难似乎也起了太多的辅助作用。与世无争,淡泊宁静带来的总是莫名的惆怅。愤世嫉俗也罢,牢骚满腹也罢,到头来还是空空的无奈。
现在看来,年轻时的所为,有着太多的肤浅和感性。喜读“红楼梦”,同情林黛玉“花落人亡两不知”的香消玉损;爱品“三国”,喟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壮志未酬。奔命之日,总是惊叹时光飞逝;闲暇之时,却又哀怨岁月蹉跎。有时候猛然就感觉到生活的了然无趣,一缕厌世之情会悄然袭上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很多事情的存在让自己感到茫然而又无所适从,既然存在是合理的,那么改变的应该只有自己。这么多年来,太多的事实将内心深处一些固有的所谓价值观击得粉身碎骨,过于迂腐的秉性,赢得是那些鄙夷和不屑的眼神。好在我的确有些顽固,与人为善虽然没有太多的快意,却不会让我寝食难安。
缺少轰轰烈烈的生命本质,意味着自己的生活只能平淡如云。我不认命,但有时候不得不信命。有位哲人说,人的命运是注定的,通过抗争而改变了的命运也是注定的。
既然波澜壮阔与自己无缘,中流击水离自己遥远,苟全于世,或许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