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七彩课程浸润多元文化 “融·和”共生打造灵动校园

2022-11-30 10:1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黄亚辉

  编者按:为让“一校一特色·一特一品牌”理念融入到校园品牌的建设中,帮助更多的学校组建自己的特色品牌,让学校更具时代特征和影响力,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将从学校专长、教育方面、地域文化、教学理念等方面,聊聊东营区各学校的特色教育。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亚辉 东营报道

  “‘七彩课程’可不仅仅是七门课程,它是分为文化、艺术、体育、技能四大类,共29门课程。”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副校长韩学清解答了记者的疑问,并表示,“七彩课程”是经过五中全校师生缜密思考,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周密安排后开发出的。目的是让众多孩子的爱好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多年来胜利五中坚持多源汇流,教师群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特长,“依师设课”,扎实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和研究活动,同时学校倡导“每一位家长都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组织者、实施者”,为此,学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积极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使“七彩课程”增加了生命力。特聘专业教师是课程发展的智慧锦囊,如吕剧进校园,山东特有的传统戏剧增加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专业的拉丁舞表演班,训练培养孩子的优雅气质和毅力。

  据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王春雷介绍,学校“七彩课程”的开发由教师先自主申报课程,教务处进行审核考查,并根据学生爱好兴趣、年龄特点、学生需求等因素,确定开发课程。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的研究、指导、督查、评估,同时学校每周要对所有校本课程教学进行巡查,期末进行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满意度。期末评选优秀学员,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举行七彩特色校本课程成果评选,通过现场展演、作品展示,图片照片保留等,由评委打分,评出优胜者,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我们学校开设的课程有29门,很多课我都很喜欢,目前我参与过剪纸和陶艺制作课程,还想尝试体验烘焙课程。”“我想报织艺课,可我爸妈觉得书法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会更大一些,除了在学校上课外,回家也总是不断练习,写得越来越好。过年我写的春联还贴到了我家和亲戚家的门上,有点小自豪呢。” 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张靖彤和林静妍告诉我们。

  据胜利第五中学校长陈兆国介绍,“七彩课程”共涉及四个领域。通过诵读和赏析经典的诗词、精彩的文章,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民族文化领域包含经典诵读、古典诗词、玩转小古文、阅读赏析和缤纷诗书画5个课程。

  同样在艺术探究领域,教师通过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培养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塑造健全人格。包括纸艺、书法、 合唱、手工、管乐队等课程。

  除民族文化领域和艺术探究领域外,还涉及了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学习,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设立了篮球、足球、田径、花样跳绳、踢毽子、拉丁舞等8门课程 。

  技术与技能领域也绝不能含糊,学校通过让学生动手学习各种技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长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了结艺、织艺、美食DIY、烘焙、珠心算、玩转魔方、百变魔尺、机器人8门课程。

  为确保教学时间和学校统一管理,胜利五中将“七彩特色校本课程”定为每周四下午第二节,打破班级的框架,以年级为单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课程,一学期后可以自愿调整课程。学生、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挑选自己心仪的课程,也让教师招募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据悉,每周四下午,被五中孩子们称为“快乐星期四”。

  陈兆国认为,七彩课程与学校的“融?和教育”相融相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内在修养。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真诚善良,优雅博学,谦和勤奋,真诚自信。七彩课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更让他们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个性特长都得到了发展。其乐融融的校园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灵动空间。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