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灌输”只有“点燃”——解码东营天立教育创新蜕变

2025-05-16 15:2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艳秋

东营天立教育学生说

东营天立教育教师说

东营天立教育家长说

  大众网记者 张艳秋 通讯员 赵伟 王小军 东营报道

  晨光初绽,东营天立学校的校园已是一派生机盎然。轮滑少年在操场划出青春弧线,足球小将的汗水浸润绿茵草地;教学楼内书声与思维碰撞声此起彼伏,七步教学法如星火燎原般点燃课堂;艺术楼中琴音流转,笔尖在宣纸上勾勒出梦想的雏形。

  东营天立,这座现代化寄宿制学校,正在用“教育魔法”完成华丽蜕变。

  课堂革命:让知识燃烧起来

  “现在的课堂,仿佛能听见思维拔节的声音。”数学教师王老师轻抚着教案感慨。

  推开东营天立课堂的教室门,一场“静水流深”的教学革新正在发生:公开课上,“说课”如庖丁解牛梳理知识脉络,“评课”似高手过招迸发智慧火花;每周雷打不动的学科教研,让教学技艺在思维碰撞中淬炼升华。

  最动人的改变发生在日常:自习课不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时间”,而是被学科教师“认领”为精准提升的黄金时段。“以前像撒胡椒面,现在是在雕琢璞玉。”李老师望着专注的学生们笑言。

  校长姜健提倡的“七步教学法”,从“导”入新知的涓涓细流,到“思”维碰撞的惊涛拍岸;从“议”出真谛的思想交锋,到“展”现风采的百花齐放,每个环节都浸润着教育者的匠心。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姜校长深谙此道。他主导实施“个性化辅导计划”,小学每晚30分钟练字时间,师生共读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中学拔尖生辅导计划,艺体教师参与的“辅潜计划”,让每颗种子都能破土而出。在“堂清、日清、周清、月考”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下,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学生们自己都发现,课堂上的互动多了,课后的作业少了,但学习效率却提高了。

  德育浸润:让成长悄然发生

  “德育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春风化雨的滋养。”德育处刘主任颇有心得。天立学校每周都有不同的活动,清明节的追思班会种下家国情怀,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道德模范的评选树起标杆,徒步远足的跋涉锤炼意志。

  最暖心的是每周三到五次的“心灵茶叙”——老师们放下教案,捧起孩子的心事:“原来那个沉默的男孩,心里藏着整个宇宙。”心理老师丁老师轻叹,谈话本上的字迹记录着无数次破茧成蝶。

  体育赋能:让生命挺拔生长

  “无体育,不教育”。天立学校将体育视为育人的重要载体。

  轮滑课上的矫健身影划出自信轨迹,男女混编的足球赛踢出团队精神,围棋盘上的黑白博弈磨砺着思维锋芒。

  体育不仅锻造强健体魄,更培育出永不言弃的竞技品格。

  开放日目睹孩子变化的家长红了眼眶:“那个曾经弱不禁风的小丫头,现在能在单杆上翻飞!”

  “那个沉默寡言的小胖子如今已是足球前锋”!

  因材施教:搭建多元升学天梯

  面对升学这道多元方程,天立学校给出创新解:清北班如北斗导航直指顶尖学府,特长生培养如潺潺流水润泽艺术梦想,英、日、韩语班似彩虹桥连接国际舞台。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我们要帮他们找到发光坐标”姜校长在家长会上比喻道。

  曾经迷茫的学子如今目标明确:2025年,美术生在全国大赛摘金,足球小子收到体院特招,国际班学子几十人开始陆续接收全球50强名校offer。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道。”姜健校长的话,道出了教育人的坚守。

  今天的天立,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心灵的滋养;不仅有分数的提升,更有人格的塑造。精细化管理编织成网,数字化科技赋能课堂,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在这里完美交融。当书声与琴声共鸣,当汗水与笑声交响,东营天立学校正以教育者的坚守,谱写新时代育人华章。

初审编辑:张艳秋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