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强调
坚定信心迅速行动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张秋波张建华作重要讲话 刘曙光于树健周燕明出席
东营大众网11月18日讯 11月17日上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作出安排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争分夺秒,扎实工作,积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和挑战,全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华讲话,市委副书记刘曙光传达了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市政协主席于树健,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燕明出席会议。
张秋波在讲话中指出,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出台了应对挑战、促进增长的十项政策;省委、省政府结合山东实际,迅速作出安排,制定出台了21条措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应对挑战的政策措施,准确把握我市经济发展的走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秋波指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最为重要的是统一思想,把握大局,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才能形成合力,共克时艰;把握大局,才能明确方向,未雨绸缪;坚定信心,才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各级一定要牢固树立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丝毫都不能动摇。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振奋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危中寻机,以为求进;要有超强的时效观念,争分夺秒,只争朝夕;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经受住这场考验,在挑战中开拓出新的发展局面。
张秋波要求,各级各部门、企业、社会各界都要抓紧行动起来,在全市上下形成迅速出手行动、争分夺秒争取支持、只争朝夕促进发展的工作局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快”字当头,正确把握国家和省里的投资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里的投资计划。各企业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开拓发展空间。金融、财税部门要认真研究中央确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用足用好。
张秋波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抓投资、稳企业、拓市场、重民生、维稳定,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大投资力度。把扩大投资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作为第一大举措,作为第一拉动力,紧紧抓在手上,抓好政策、项目、资金的落实。特别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重大生态建设项目,重大民生项目等四类投资项目,按照“在建项目优先、新开工项目紧跟、后续项目抓紧”的要求,科学安排,扎实推进。二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要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搞好技术改造,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竞争力。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当前重点是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确保企业资金链不出问题。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搭建好平台,加强对企业生产销售情况的监测,引导企业掌握市场动态,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努力扩大产品销售。各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选准市场定位,大力开拓市场。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消化增支减利因素,努力提高效益。三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各级要高度重视民生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提高部分社会保障项目补助标准,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抓紧兑现。明年,各级要增加对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市社区环境等的投入,真正把群众要求迫切、财力能够承受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四是精心研究运用财政金融政策。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投放东营。要加大地方财政投放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法定支出的基础上,挤出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投向社会事业、投向民生,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拉动投资作用。要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运用,吸引更多的金融资金投放,加快政府主导的重大项目建设。五是形成共克时艰的合力。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跑上去争取支持,沉下去搞好服务,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特别是各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杜绝推诿扯皮,保证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六是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各级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分析经济波动可能引发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要扎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维护稳定安全的各项措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张秋波要求,要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在当前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又面临严峻挑战的特殊形势下,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大局观念,严守政治纪律,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和省里、市里的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做到领导精力集中、工作责任落实、督导考核严格、工作作风扎实、统筹兼顾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张建华在讲话中指出,当前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各级各部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抓住要害,迅速出击。只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走出困难,渡过难关,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建华要求,要战胜困难,抢抓机遇,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好当前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保”字当头,“快”字突破,“实”字为本。“保”字当头,就是要确保现有企业不出问题,确保金融运行不出问题,确保民生和市场不出问题;“快”字突破,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用好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坚定不移打好“黄河三角洲开发”这块牌子,积极争取,快速启动,把黄河三角洲开发热起来、干起来;“实”字为本,就是少说多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扎实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引导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抓紧做好国家和省资金争取工作。要抓紧搞好今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的争取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筛选论证好明后两年的项目;加快做好国债资金扶持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大投资力度。要扩大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要扩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铁路方面,加快推进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建设和淄东铁路升级改造,建设东营港疏港铁路、东营经济开发区铁路、广饶经济开发区铁路;公路方面,重点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到滨州高速公路、东营机场至自然保护区一级公路;城市交通方面,搞好黄河路西延等一批城市道路的延伸改造,加快推进中心城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机场方面,加快东营机场改造建设,明年底按4D级标准投用;港口方面,重点建设东营港2个5万吨级、2个5千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和广利港14个3000至5000吨级散杂货通用泊位、滚装船泊位建设;电力方面,重点搞好大唐火电、胜利电厂、东营经济开发区热电和国华风电、鲁能风电、大唐风电、华能风电等项目建设。要扩大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投资。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搞好软件园、生态工业园建设,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优势装备制造业,整合提升传统产业。要扩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建设20个重大节能项目,以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重点,探索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小清河、织女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加强环境监管,提高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率,确保完成总量减排任务;加大水土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林业种苗繁育基地、“三网”绿化、沿海防护林体系、湿地资源保护体系、渤海湾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四是努力扩大消费。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服务业。
张建华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财税工作,大力开展增收节支。要加强地方税源建设,重点加大对服务业、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培植留成比例高、对财政贡献大的新税源。要加大税收、非税收入征管力度,落实社会综合治税措施,严厉打击偷税漏税,依法应收尽收。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
张建华要求,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攻坚破难的强大合力。在具体措施上,要抓紧出台加快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鼓励企业扩大技改投资的意见、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意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扩大就业的意见、保障民生稳定市场的意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等七个政策性文件,成立市扩大内需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投资工作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及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实行集中办公,切实将各项工作抓紧抓好。
会议强调,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会议的有: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政协副主席;市长助理;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纪委常委;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大、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外经贸局、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全市重点调度的30家工业企业主要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