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强化五个抓手 积极保效增效

2013-09-22 08:49:00    作者:杨 辉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对标 单耗 抓手 双向考核 精细管理
[提要]解宝贵介绍,他们在优化预算运行机制的同时,还坚持深化成本精细管理,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强化对标管理,建立分系统、分层级、科学完整、动态变化的对标指标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对标责任体系,强化层级控制,促进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

  按照油田统一部署,财务资产部将围绕质量和效益,在保障民生的同时,按照油田“四个一律”要求和年度预算运行组工作安排,从优化预算运行机制、深化成本精细管理、细化资金资产运作、固化核心业务流程、强化政策制度研究等五方面入手,积极抓好落实,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优化预算运行机制,推动经营方式转变,这是我们采取的重要措施。”解宝贵说。

  对此,财务资产部以优化预算核定机制为切入点,针对目前部分单位存在“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建立效益目标与工资总额联动机制,引导各单位转变经营方式,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具体来讲,对社区单位而言,按照社区单位服务面积、服务户数、服务人口核定关联交易分摊收入。在收费机制到位的基础上,变原来核定费用补贴为核定内部利润,形成成本费用倒逼机制,有效传递经营压力,提高社区单位降低运行成本的主动性,推动社区由管理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

  对胜大、运输、驻外机构等经营性单位,在细分业务类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对标成果,按照收入规模和国内同行业平均盈利能力,核定效益指标,促进二级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同时,配套完善局、处两级预警监控办法,按旬度对工作量、收入、成本、利润(补贴)和资金等5个大类29小项财务指标,分业务、分市场、分要素、分年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和预警提示,全面防范预算风险。

  在考核方面,实行全成本费用考核,建立固定成本增量自行消化机制,并严格资金“分灶吃饭”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在考核方式上,变原来的“双向考核”为目前的“复合考核”,调动了各单位的积极性。

  解宝贵介绍,他们在优化预算运行机制的同时,还坚持深化成本精细管理,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工作中,他们坚持“控制关口前移,管理目标下沉”的原则,以指标分解到单元、分析考核到单元、会计核算到单元、责任落实到单元、运行管理到单元为目标,完善社区单元成本管理体系,加强社区运行成本监控。

  同时强化对标管理,建立分系统、分层级、科学完整、动态变化的对标指标体系和全员参与的对标责任体系,强化层级控制,促进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

  如热电联供中心对不同供暖方式,分别建立包含收费率、燃料单耗、热能单耗、水电单耗、重点成本费用单耗、人均管理费用、劳动生产率等在内的指标体系,并在逐级分解的基础上,分别与集团公司内部和社会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严控重点成本费用方面,他们及时跟踪重点原材料价格走势,加强对煤炭价格监控,实现降本增效。运用一体化物资信息平台,根据业务量和材料成本之间的线性关系,加强材料领用限额管理,控制材料支出。此外,严格控制外出培训、出差规模;实行办公耗材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推行无纸化办公;严格执行会议费使用标准,控制内部会议规模、次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减少业务招待费;探索局处两级机关车辆集中管理模式,取消定向车,减少车辆使用费。

  对于严格审批非生产性维修支出,一律停止楼堂馆所维修项目的审批,将有限的维修资金向安全隐患治理倾斜、向欠账严重的生产基础设施倾斜、向生产设备倾斜。

  解宝贵告诉记者,他们还通过加快资金结算,优化筹资渠道;压减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强化政策研究,如充分研究税收政策和油田面临的纳税环境,督导各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营改增”文件有关规定开具和接收运输、租赁以及广告服务等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认证抵扣,最大限度维护油田经济利益。

  对重点业务流程,他们以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为核心,加强与社区单元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的对接,提升系统应用水平。同时,打破油田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财务监控中心的力量,加大对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审核监控力度,取得联动效应。

  解宝贵表示,将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抓“四风”活动为突破口,转变观念,联系基层,勇挑重担,为建设油田和谐大本营,实现油田超产保效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