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孩子,还要照顾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时,养老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老龄化社会“跑步”到来,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被“抛给”社会,东营自然也无法避免。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份,东营市现有养老床位8825张,每千名老年人可拥有床位27.1张。而另一方面,现有部分条件好的城内养老院老人排队等床位;部分乡镇养老院缺乏专业人员、甚至有街道养老院床位闲置等现象。
东营老年乐园 三年来一直满员
22日,在东营老年乐园,85岁的孙砚汛在自己的房间里摆弄花草,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已经通了暖气的房间显得更温暖。
“到这儿来之前,孩子们上班走之后,就我一个人在家,我就是个‘孤独老人’。到这儿有人可以聊天,还有医护人员照顾,挺好。”2007年孙砚汛住进东营老年乐园时,还可以申请住单间,“现在别说住单间了,想住进来都难,没床位。”
今年70岁的张美芝和老伴已在老年乐园住了8年多,“2005年4月2日我们住进来的,当时人很少,最多也就三四十个人。”因为住的人少,当时所有的老人都集中到一个餐厅就餐,“现在就分开了,分别在各自楼层的餐厅就餐。”
张美芝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儿媳曾打电话咨询老年乐园的硬件设施及有无床位等,“她的一个熟人也想过来住,但现在只能排队等。”
排队等的不止一两个人。据东营老年乐园服务部工作人员董立梅介绍,老年乐园共有180张床位,三年以来一直满员,“如果有人打电话询问,就先做个统计,等有空床位了再通知他。”在这个统计本上,记者看到,去年共有100多人排队等床位,而今年截至目前,已有近150人在排队。
“很多老人原来不想来老年乐园,等到想来的时候早就没床位了。”据老年乐园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满员,只有一个老人不住了才会倒出一个空床位。至于具体到啥时候下一个老人能住进来,排队要等多久,都不好说。”
每年投82万养“五保户” 乡镇养老院难“自养”
在垦利县,今年50多岁的护理员赵静(化名)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得起床往董集镇养老院赶,那里有四个卧床不起的老人正在等着她送饭。除了负责照料这四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还被分配照顾8个自理老人和6个半自理老人的生活起居。
“只要能挪动的,就得自己照顾自己,因为护工人手太少了,73个老人只有四个护工。”赵静说,不能自理的老人,就要护工帮忙翻身、帮助大小便、喂饭,“这样的活一般人干不了。”因此,这些护理人员多为45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且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
和赵静情况类似的护理员,在乡镇养老院并不少见,他们一般都要陪护10位以上老人。例如,广饶县的陈官乡4位护理员负责近五十位老人的饮食起居,丁庄镇敬老院里四十多位老人仅有3位专门的养老护理员。垦利县胜坨镇养老院副院长张巨川说,“养老院里从来没有进过30岁以下的年轻护工,更别说专业出身的大学生了。”
一个月1300元—1500元的工资,缺乏基本的保险,再加上工作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养老院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实在有限。
虽然一方面资金成为乡镇养老院发展的最大难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乡镇政府的投入还是逐步加大的。董集镇政府和民政部门每年都在增加投资力度。“单就五保户养老一块,董集镇政府每年都要投入82万元,其中还不算73位老人的吃喝费用。”董集镇政府分管养老院工作的张兆江说,维修再加上水电暖等费用,“光五保户老人的投资,对镇里来说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每年都会增加5万元左右。”
五保户门槛 让街道养老院资源闲置
东营老年乐园的张美芝最初是从原黄河农场随儿女搬到东城居住。她说:“随着年龄渐大,又患有类风湿,不能给孩子帮什么忙了,就和他们商量,和老伴一起住进了老年乐园。” 在东营市老年乐园,与张美芝类似随儿女搬来城里,并在养老院养老的不在少数。不设门槛,也是老年乐园满员排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东营乡镇、街道养老院因为“门槛限制”造成吃不饱,资源闲置的情况也存在。
11月21日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东营区西城的一处街道养老院,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养老院内,虽然有精装修的共100个床位的双人宿舍,还有食堂和自供暖设备,但实际上只有15个五保户老人住在这里。有些房间内因为长时间空置,家具和床板上蒙上厚厚一层灰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即便只有15位老人,每年政府也会投入近50万,“空着那么多房间,如果让民营企业经营的话,这样会节省大批开支。”乡镇、街道养老院只五保老人的做法是造成资源闲置的主要原因。目前,该敬老院正积极探索与民间资本合作公办民营模式,将闲置养老资源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