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唱响“质量强区”主旋律

2013-12-08 09:06:00    作者:张向坤   来源:东营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营 质量建设 质量安全 企业节能降耗
[提要]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重点企业实施了以技术标准提升、核心技术标准转化、国际标准提案、国家标准参与、标准化复合型专家培育等一系列标准提升推动工程。放眼未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旧用质量铺就坚实的发展之路,迈着有力的步履,立足环渤,远眺四海。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安全两大重点,大力实施质量振兴、品牌带动、技术标准三大战略,统筹产品、工程、环境、服务四大质量建设,发挥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五个层面作用,区域质量竞争力和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结构质量有力改善,为服务黄蓝国家战略,实现“两个率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品牌战略“包揽”多个名牌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无可替代的竞争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品牌的总体数量和水平,是衡量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品牌的建立又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为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既当好政策的推动者和操盘手,又发挥多项职能人才聚集的专业优势,使品牌战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得如火如荼。秉承着“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产业强”的质量发展理念,2012年年底,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关于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质量发展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有力带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要素的聚集。

  2013年11月4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山东名牌35个、山东省服务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9个、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证金杯奖1个、山东省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1个、东营市市长质量奖2个、山东省优质铜及铜材生产基地1个、山东省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了不同类型的质量体系认证,60%的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准则,产品质量省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今后一个时期,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工作将紧紧围绕高端产业园区建设这一中心大局,以建设质量强区为主线,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质量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由“制造大区”向“品质强区”转变),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标准化战略、品牌战略和质量创新战略),建立健全三大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诚信体系),突出抓好三项工程(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努力使全区质量建设基础更加扎实,质量安全保障更加可靠,质量创新能力更加强大,质量总体水平更加领先,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标准化催动“千帆竞发”

  2011年10月16日,全国唯一一家地市级城市承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走上了一条用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发展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这足以证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极具战略眼光和工作谋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又适逢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融合,呈现出跨越发展之势和极强的爆发力。毫无疑问,有了标准化战略推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会如虎添翼,率先发展,跨越崛起。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导重点企业实施了以技术标准提升、核心技术标准转化、国际标准提案、国家标准参与、标准化复合型专家培育等一系列标准提升推动工程。目前,开发区内拥有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家、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7家、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1个、山东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试点单位1家,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家,并举办了全国首期标准化工程师培训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标准化创新驱动系列活动,建立先进制造业综合标准化创新基地2家、标准化示范教育基地2家、科研与标准同步机制示范单位2家。开发区瞄准循环经济标准化与循环化园区改造、先进制造企业节能降耗、质量管理与科学监管、物联网在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标准化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信用建设等重点领域,又承担了一大批标准化科研项目。

  在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典范区”目标的进程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质量强区为引擎,深入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不断提升全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放眼未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旧用质量铺就坚实的发展之路,迈着有力的步履,立足环渤,远眺四海。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