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11.8亿建养老产业园 政府购买服务充实专业队伍

2013-12-12 08:34:00    作者:李广寅 郭瑞 贾瑞君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养老设施 养老护理员 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机构
[提要]“工程开工意味着东营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这是惠泽老年人、福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对今年东营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表示满意的,不仅是李新民,市政协委员倪文华也对东营市今年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表示肯定。

   “工程开工意味着东营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这是惠泽老年人、福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得知东营市投资11.8亿元建设的养老产业园已于近日开工后,东营市社会福利与保障界政协委员李新民欣慰地笑了。
  对今年东营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表示满意的,不仅是李新民,市政协委员倪文华也对东营市今年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表示肯定。在2013年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倪文华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案,表达了对当前东营市老龄化的担忧以及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关注。无独有偶,会上有10余名不同界别的委员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东营市养老服务产业的提案共12件,通过剖析东营市面临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引起了诸多委员的共鸣。
  “现在虽然有部分老年人住进了养老院,但是从整体上看,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机构的容纳程度还远远不够。”倪文华说。记者从东营市民政部门了解到,2012年东营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32.67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17.58%,预计到2015年东营市老龄人口将达到36.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9.43%。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东营市将迎来“银发浪潮”。近年来,东营市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老年人优待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正逐步形成,东营市社会养老事业呈现出了健康渐进的发展态势,但面对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以及老年服务消费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的情况,现有的养老机构设施、载体以及服务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已很难满足当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在老龄化社会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养老产业无疑已是“朝阳产业”。“老年群体关系到每一户家庭的福祉,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如何让‘夕阳群体’托起朝阳产业,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东营市政协副主席韩吉顺说。今年以来,东营市政协将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专题纳入2013年市政协调研视察课题,并组织政协委员会同老龄、民政部门对全市老龄服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获取了东营市老龄化情况及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先后举行了多次常委会进行协商议政,形成了《全市老龄服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对东营市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当前老龄服务产业存在的机构载体少、服务队伍紧缺、服务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提出了制定中长期老龄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发展多业态服务产业格局、强化老龄产业服务人员素质等发展建议。
  东营市政协有关老龄服务产业调研专题报告得到了东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批办。2013年,东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鼓励多元化投资等一系列的举措,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2013年东营市已投入养老设施建设资金2.46亿元,重点推进了15处养老机构,11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0处农村幸福院建设和11处农村敬老院改造。
  “养老服务产业之所以在今年取得了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政协的关注、支持。”东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黄东玲介绍说。针对政协提案提出的养老服务队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东营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依托各县区职业培训学校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了专业培训,累计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194名,同时在东营技师学院增设了护理专业,开展养老护理学历教育。下一步,东营还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充实100个社会工作岗位加入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在社区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购买2-3个公益性岗位从事养老服务,从而壮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推动东营市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夕阳群体”能否托得起朝阳产业?关键还要看地方政府是否营造了足够好的政策环境,是否有了足够详尽的应对措施。面对这一疑问,今年东营用一组数字作出了有力的回答:截至11月底,东营市养老设施增至139处,养老床位累计达到8857张,同比增长64.5%。东营养老服务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朝阳产业的前景也愈发显得清晰。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