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08:32:00 作者:陈雪娇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1月2日讯 据黄河口晚刊消息,“尼姑”当街强推“开光护身符”,20元、50元不等的价格,让不少行人“被”掏腰包。并不高明的骗局为何仍能“钓”到不少“鱼”?2013年12月31日,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前几日发生在她身上的“烦心”事。
去年12月25日,张女士行至供销商场与商业大厦附近,遇到两名尼姑打扮的女子,逢人便念“阿弥陀佛”,派发所谓的“开光护身符”。“尼姑”将“开光护身符”递至过往行人手中,只要行人接过,“尼姑”便取出随身携带的红色小本(上画观音像),让行人将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进行登记。直到此时,本子上注明的捐助金额一栏,才会提醒行人拿取“护身符”是需要收费的。金额栏处,“尼姑”还会提醒行人自己写上“平安”二字。
张女士被“尼姑”塞了一张“开光护身符”后,并没有宗教信仰的她想将手中护身符递还给“尼姑”,“尼姑”却并不接回,反而开始以“送出的平安不能收回”、“收的钱是香油钱,是给自己积福”、“卡片20年才开光一次”、“卡片开光会保佑家人平安”等理由进行“劝解”。实在拗不过“尼姑”纠缠的张女士,只得掏出20元钱添了“香油”。
这些所谓的“开光护身符”不过身份证大小。正面贴一张三维立体的观世音菩萨画像,下写“开光护身符”。背面则上书“开光避邪消灾符”,下面则是“逢凶化吉”、“消灾解难”之类的小字。
张女士告诉记者,“尼姑“给不少行人都递了“开光护身符”,也有不少人像自己一样,敌不过“尼姑”的死缠烂打,“被”掏腰包。据张女士反映,她看到红本上已经密密麻麻的记了不少人的名字,金额一栏,多则100元,少则16元,尤以20元居多。“她们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一个劲儿地说不拿护身符、不交钱会给家里人带来不利。很多人觉得花钱不多,便掏钱买心安了。”
记者在网上输入“尼姑”、“护身符”等字样搜索,发现多地已出现过类似骗局。2004年中华佛教信息网、2007年《西安晚报》、2008年《彭城晚报》、2012年中国徐州网、2013年《生活新报》都对“尼姑”、“和尚”行骗进行过报道。
骗子大多假借“和尚”、“尼姑”身份降低人们的防备心理,采取如免费赠送、广泛派发等方式,将市民的身份进行登记。同时,借机以“结缘”、“保家人平安”等名义索要现金,索要金额数值不等。若遇到市民求证身份真假,骗子则搬出“出家人不打诳语”、“上有天,下有地,天地可作证”之类的话语进行遮盖。
国家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和中国佛教协会早有规定,化缘活动只能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不允许任何僧尼以任何名义,到社会上化缘。《宗教事务条例》也明确指出,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有由中国佛教协会1994年统一印制、编号,省佛教协会颁发的正式戒牒;藏传佛教活佛应持有旺祖、旺袍;凡未正式履行剃度,受戒仪轨,不持有正式戒牒(旺祖、旺袍)者,可确定为假冒僧尼(活佛)。
记者随后咨询我市公安机关得知,2013年12月24日滨海公安局曾接到市民举报假和尚诈骗。次日市民报警称遭遇假尼姑强推“开光护身符”。警方借本报提醒市民,切莫因损失数额较小便放纵骗子行为,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遇到“和尚”、“尼姑”在大街上“化缘”时,市民应积极抵制,不轻信、不掏钱。市民可当场要求僧尼出具佛教协会颁发的正式戒牒以确定身份是否真实,也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记者 陈雪娇)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