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6 08:45:00 作者:孙娜娜 刘海滨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1月6日讯 据黄三角早报消息,61年的集邮生涯,他收集的邮票可谓海量,一张张花样纸片,记录的是历史,凝聚的是老人的心血。他用邮票记录世界各地,汇总各类故事,让自己老有所乐。5日,记者来到张玉池老人家中,听他讲他与邮票的故事。
排队买邮票
搜集各大名校信封
5日上午一大早,张玉池就赶到邮局排队买马年生肖邮票。“共有300余人买邮票,我是84号,排队近4个小时才买到。”看着刚买到的邮票,张玉池老人脸上露出笑容。79岁的他与邮票结缘已有61年的,“这其中的点点滴滴讲一晚上也说不完。”
在兴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近日展出了张玉池老人的几幅专题邮集作品。张玉池老人将刚从社区拿回来的邮集作品给记者看。“这是女儿从复旦大学邮寄回来的带着信封的邮票,这是北京师范大学一个小女孩寄来的信件……”张玉池老人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宝贝”,讲解与每个信封和邮票的故事。
记者看到,专题邮集中有关于全国各大名校,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还有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的信封等等,每个信封上有至少4个邮票。张玉池说,为了制作这期专题邮集,我联系了很多学校,写了很多信,跟学校通信来往的次数是数不清的。“有的学校或单位还给我回信表示感谢,或多赠给我几个信封,但偶尔也有‘石沉大海’的时候。”张玉池说。
集邮源自“一见钟情”
又“淘”还买,收集一橱子
“我是从1952年开始集邮的,到现在已经有整整61年了。当时我在博兴师范工作,学校里有位语文老师爱好集邮,他给我展示他收藏的关于解放区的邮票,就在那一刹那我爱上了集邮。”张玉池说,当时一枚邮票8分钱,可是一顿饭钱,而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元钱,成套的邮票好几元钱,实在是买不起,只好到处“淘”邮票。
为了尽可能收集邮票,他时常关注别人家是否有来信,“看谁有来信了,就去跟人家说说,然后把邮票揭下来,后来才知道邮戳也是有价值的,所以以后就比较注意信封的收集。集了一本又一本,心里特别高兴。”张玉池说,这些邮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自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山水花鸟鱼虫,还有上古时代的文化遗产,近代的科学发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翻天覆地的政治事件,经济文化建设,卫生体育运动等等,都形象地反映在邮票上,小小邮票真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每年新发行的邮票张玉池都会购买。渐渐地邮票藏了一大橱子。“通过集邮活动,我结交了许多朋友。无论是青年还是中年我都愿意交往,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张玉池说,集邮让自己每天兴致勃勃。
制作邮集专题展
让“孤芳自赏”变成“群芳共赏”
1998年退休后,张玉池开始积累一些集邮知识,订阅了集邮报刊,还争取到外地参观一些集邮展览,向一些集邮有成就邮友请教。“有时候我想我集邮也有几十年,邮品压在厨子里,经常翻阅倒也开心,但只能算是‘孤芳自赏。倒不如制作成邮集,展出来,来个‘群芳共赏’,让大家都来欣赏。”
有了这个想法,张玉池开始学习编邮集,选主题、写前言、列提纲、整理素材、写说明词、编排邮品,制作贴片……正值炎炎夏日,张玉池挥汗如雨,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当看到一部5框的《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后,我心里无比的高兴。”张玉池说。
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藏品制作成专题,70多岁的张玉池学会了用电脑,排版、打字、上网查资料,每一部邮集专题的完成都凝聚着张玉池老人极大的心血。如今,经张玉池老人整理展出的集邮作品有很多份,如“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奥运梦圆”等邮集,人们既欣赏了书画作品,又从集邮作品中更加形象地看到了历史的轨迹。
如今,张玉池又开始了一项大工程,制作“中国梦”专题邮集。在他电脑上,记者看到他制作的作品占满了77页A4纸,分为10各部分,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各个重大事件和转折点。“这是初稿,我还在整理中,希望能尽快做好,展示给大家看。”张玉池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