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0 08:41:00 作者:刘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销售量增加,印务公司转型过“寒冬”
大众网东营1月20日讯 以往每年都能收到十几本、多到随手丢的台历,今年却难见踪影今年;往年你来我往的贺年卡,今年却一张都没有收到。近日,不少市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状。1月3日,记者了解到,今年在“禁卡令”之下,“免费午餐”没了,一直被当成“随手丢”的台历、贺年卡,却一时间水涨船高,变身为稀罕物。面对全面“退烧”的印务生意,广告公司、印务公司由于缺少大订单,只能针对个人推出的个性化定制贺卡、台历等业务,通过转型度过“寒冬”。
台历成了稀罕物:往年堆满桌,如今却难找
“到目前为止,一本今年的台历都没收到,而往年办公室里都摆放不下。”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小姐对此有些奇怪。据王小姐介绍,以前每到年底的时候,都会收到很多有业务往来的单位送来的精美台历,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摆放不完,扔了又觉得可惜,而今年送台历的“保留节目”却没能上演。不仅一本台历都没收到,她们单位的同事也都没有收到。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像王小姐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即便收到台历,也都是银行和购物免费赠送。“办公桌上放一套就够了,太多也浪费。”刘先生表示,至今没收到一套,还是有点不习惯。但是询问了一下,好多企业和单位都没有印制台历挂历,也难怪它们成了稀罕品。为了方便,只能自掏腰包购买一本。
贺卡不再满天飞:包裹轻飘飘,电子代替纸张
“往年这个时候,每天能收好几张贺卡、明信片,今年到现在一张也没看见。”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往年此时,正是贺卡往来的时节,经常往邮局跑不说,办公桌上还堆满贺卡,而今年没收到一张,也没寄出一张,却而代之的是通过邮箱、聊天软件发来的电子贺卡。
随后,记者在一家单位的收发室看到,正赶上邮递人员上门投递,然而几十件的大小包裹里没一个是贺卡。“要是往年,贺卡能占一半。”收发室的工作人员说。
对此有切身感受的还有邮政投递员老张,他告诉记者,以往每到元旦前后,各种明信片、贺年卡的数量要占到整个投递量的4成以上,重量则要占到一半多,尤其是像单位集中的地方,有时一天一个单位能收到几十张贺卡,但是今年这些东西却很少见了。
印制企业:生意“退烧”,推私人定制过寒冬
在东二路上经营印务公司的店主,今年很清闲,因为一些合作了多年的老客户都取消了购买计划。而往年年底到次年年初,他们公司是最忙的时候,不仅忙着印制,还要忙着送货。记者在东城的一家印务公司了解到,虽然该公司代理着我市多家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印刷制作业务,但是今年自禁令发出之后,仅接到一家银行定制台历的业务,原来有的老客户都取消了订制业务。
一位印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小张告诉记者,尽管大型订单减少,但私人业务量没有减少,一些个人定制个性化贺卡、台历、挂历的还真不少。她介绍,不少市民会以孩子的写真照片为素材,定制个性化台历、贺卡作为纪念,或者当做赠送亲朋好友的礼物。小张介绍说,往年公司都会有大业务,一般对个人的定制贺卡和台历、挂历也不太上心,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私人业务成了一条出路,通过与摄影机构合作,业务量也比较可观。
销售市场:散客增一倍,生意好了
没了“免费的午餐”,不少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开始自掏腰包购买台历、挂历。日前,记者来到东都小商品批发城,销售日历的老板李女士正忙着招呼摊位前的几个客户。她告诉记者,往年企事业单位都会单独印制,几乎没有团购订单,台历生意一直不好,但是今年反倒是自掏腰包的年轻客户多了,不少人都来自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元旦当天就接待了好几拨人,每个人都买了好几本,说是带给同事的,生意比往年大约增加了一倍。”
调查中记者发现,往年很少有市民会掏腰包购买台历,家里的挂历、台历大都是各企业、单位免费赠送的。但今年没有了免费挂历送了,不少市民只能自掏腰包购买。有的市民甚至从网上购买台历送朋友作为礼物。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以前市区的销售份额很低,但今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市区的销售额明显增长。
市民:禁令出台可减少资源浪费
“禁令出台是好事,可以减少浪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认为,眼下,相互赠送贺年卡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贺年早已失去了相互祝福的意义。很多人收到贺卡拆都不拆就扔了,很是浪费。 “畸形消费、奢侈消费,应该叫停;正常消费、合理消费,应该让它继续。”经营印务公司的王先生表示,不管怎样,台历、挂历等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传统台历市场转型是必须的。如今,该公司开始制作无纺布挂历,成本低、材料环保,当月的日历使用后,可以当手提袋循环使用。。(记者 刘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