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元过三天?东营“玉琢手拉手”生存训练纪实

2014-03-06 08:27:00    作者:李晓琳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家长;生存训练;仙河镇;玉琢手拉手;能力
[提要]这是东营首个青春期成长平台——“玉琢手拉手”开展的一次生存训练,发生在去年10月份、河口区仙河镇。3月4日,时隔四个月后,参加此次活动的家长、孩子和老师首次面对媒体回顾这段经历,分享了各自的收获和反思。9位参与“玉琢手拉手”生存训练的少年和带队老师合影留念。

“玉琢手拉手”生存训练纪实

  三天,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只给五块钱生活费,你能否生存下来?

  这个对成人来说也颇具挑战的任务,交给了东营9个初一到初三的少年。

  从害羞、畏惧到走向人群,再到通过劳动换来工资和午餐,九成少年坚持了下来。

  这是东营首个青春期成长平台——“玉琢手拉手”开展的一次生存训练,发生在去年10月份、河口区仙河镇。

  3月4日,时隔四个月后,参加此次活动的家长、孩子和老师首次面对媒体回顾这段经历,分享了各自的收获和反思。

9位参与“玉琢手拉手”生存训练的少年和带队老师合影留念。

  纪实

  9位少年挑战生存训练

  2013年10月2日,西城九个家庭驱车来到此次生存训练的指定地点——仙河镇某小区附近。

  九个家庭都是自愿参加这次活动,他们都已清楚这次活动的规则:每位孩子只发放5元钱生活费,接下来的三天,要想有吃有住,必须靠他们自己想办法。每位孩子都指定了一位家长作监护人,然而,监护人只负责保证孩子的安全,原则上不允许提供帮助。

  讲述

  ●讲述人:13岁女孩晓敏的母亲历女士监护对象:胜利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泽昊

  从进入仙河市场起,泽昊在每一家店前都会停留,但就是不进去,只是自己嘟囔着,这家?不行;这家?也不行。我自言自语地说,不试永远没机会。也许这句话起作用了,他掉过头来,径直朝市场西边的小区奔去。

  敲开一户人家,一位老人正在收拾旧纸壳,泽昊说:“奶奶,我是参加生存挑战活动的,您这有废品吗?”“哦,我这都处理完了。”谢过老人后继续上楼,敲开8号门并说明了来意,户主将门外的纸箱送给了他。正巧楼下有位老人在整理纸箱,但不知道是不是收购废品的。泽昊一直站在旁边,不说话只是看着老人。老人整理完后骑着三轮车走了,泽昊紧跟老人,估计是想跟着找废品收购点,可人家是三轮车,再继续跟就出界了,我不得不提醒他。

  抱着俩纸箱回到市场,又经历几次被拒绝的波折,我示意泽昊可以换种方式。“你好,阿姨,我是胜利某中学的学生,是来参加生存体验活动的,我现在需要卖掉这些纸壳换生活费,我能把这些便宜卖给您吗?”“那就称称吧。”就这样,泽昊同学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3个一元的钢镚。相比泽昊的通过卖废品挣钱,更多同学选择了找一家店打工。12岁的凯旭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讲述人:12岁女孩悦悦的母亲丁女士监护对象:11岁六年级学生凯旭

  当老师要求凯旭和好朋友分开找工作时,凯旭的抵触情绪来了,很茫然,情绪也很低落,我不断鼓励他去试试,可他就是不断说:“阿姨,我不敢。”最后他居然想放弃活动,下决心走回东营。

  在老师的开导下,孩子成功在重庆鸡公煲找到了工作。一旦成功了,他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信心倍增,干起活来有头有尾,还不时问老板还有什么可干的。小家伙脸上有笑容了。下午两点我去看他,问感觉如何?“阿姨,我饿。”他回答道,真是太可爱了!

  活动第一天,九位孩子都在“与陌生人交流”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障碍,不过,通过鼓励和引导,都用各自的方法换来了生活费,多数是在服装店、快餐店、手机店打工,也有人选择了发传单、卖废品等方式。真正的难题出在寻找住处上。由于很难取得小区住户的信任,一位男孩遇到了困难。因为不好意思问,这位男孩哭着回来,要求启动“应急模式”——由组织方帮忙提供了住处。

  心声

  训练让孩子成长,家长反思

  9个孩子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带队老师胡国强及监护志愿者一直在旁边观察他们的特点和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对父母和老师的崇拜感减少,也很难轻易认同你的规则了。”

  然而,当活动逐渐深入,孩子们信任了老师和父母的初衷,开始愿意配合。而当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被运用,并有了收获时,他们马上体会到了快乐,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就拿礼貌这件事来说吧”,晓敏的母亲历女士表示:“这些做人最起码的品德我们早就教过,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理论与实践脱节了,从书本到习惯之间的差别简直是一种质的差别。”

  这个过程中,许多家长表示:“与孩子一起上了一堂教育课”。参加活动之前,多数家长并不相信孩子真能撑过三天,然而,孩子们表现出的潜力和可塑性让人意外。

  活动结束后,市民李女士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时既惊讶又惭愧:“我从没发现我的孩子有这么多优点,反思自己,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道路,却从未想过她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翅膀!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家长们!”

  通过交流、经历和陪伴,9个孩子在尝试受挫、再尝试的过程中渐渐克服了原本的畏怯和懒惰,遇事的第一反应不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通过劳动和沟通换取报酬,提高了自信,也明白了父母的不易。原本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深刻的“现实体验”转化成了“能力”。

  建议

  在实践中建立“亲子情感纽带”

  “生存训练的意义是双向的,家长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情感纽带。”黄河三角洲心理服务中心首席咨询师张志军表示。

  张志军认为,青春期的孩子相对缺乏现实的生活体验,生存训练有利于弥补这种缺乏,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价值观,相比之下,开展类似活动的效果远远好过督促性的说教和呆板的书本学习。

  与此同时,张志军认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学会发现孩子的天性,更加体会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变化,在学习和生活中启发孩子的潜能,更重要的是,学会通过交流、经历、陪伴的方式,建立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异常,自始至终难以融入的孩子,则建议寻求更加专业、个体化的疏导办法。(记者 李晓琳)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