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4 08:40:00 作者:邱志强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评论 我要评论
□大众报业记者 邱志强 报道 省城某精神病院内,一名精神病患者在接受治疗。
5月18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助残日。目前,我省共有570万残疾人,其中精神残疾人36.4万多人,且近年来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如何医治、看护好这一人群,成为摆在家庭和社会面前的难题。
在东营,有一个特殊的机构——东营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这所成立于2012年10月的托养中心,目前共容纳了全市100多名重度精神残疾人。
“精神残疾人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集中托养精神残疾人,不仅降低了社会危害性,解脱释放了家庭劳动力,而且有利于精神残疾人的治疗康复。”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张文涛说。
□ 本报记者 赵 君
听听音乐种种菜
两成精神残疾人回归社会
“如果家里有个精神残疾人,基本上家庭经济被拖垮,家庭成员的精神被拖崩溃。”东营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任兰民语气沉重地说,“通过对这里100多名精神残疾人病史了解,我们发现其中约30%的人曾有过家庭肇事,砍人、放火……造成各种危害。”
2011年10月,东营市决定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一年后,东营市在利津县精神卫生医院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东营市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通常,精神残疾人发病期在医院进行治疗,稳定后回到家中康复疗养。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压力,而且病情反复可能性大。”张文涛说。
与精神疾病医院治疗相比,托养的周期更长。“住院治疗通常1-3个月,而托养基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任兰民说。
“医院以治疗精神疾病为主,托养服务中心则在治疗的同时注重康复活动,并且注重心理辅导,这是医院难以做到的。”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治疗与康复的配合,试点一年约20%精神残疾人走出了托养中心,回归家庭、社会,且复发率低。
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在音乐治疗室里,6名情况稳定的精神残疾人边听音乐边运动;活动室里,几十名残疾人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看电视、打牌;院内专门开辟了10亩地,让精神状况较好的残疾人种菜。任兰民说,这些残疾人在培训后可以从事简单且没有危险性的工作,他们与一厂家合作制作的环保型托盘出口远销美国。接下来,中心计划引进一些工艺品制作、缝纫、养殖项目,甚至考虑为附近企业培养钟点工。
托养费用全免
中心面临资金难题
谈起成功的案例,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很有成就感。一位发病10多年的刘姓残疾人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病情稳定,今年年初已回归家庭;而在来此之前,父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家里,看着他以防出事,连地都顾不上种。
“中心的100多人是整个东营市情况非常严重的精神残疾人,他们来这里后,全市精神残疾人肇事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任兰民欣慰地说,但他也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中心的发展面临很多难以回避的问题。
目前东营市持证精神残疾人有3436人,但托养中心规模和承受力有限,各区县在最初筛选时只能抬高门槛:东营市户口、低保对象、重度精神残疾、家庭经济状况差、无家庭监护人、60岁以下无明显躯体疾病……一大批精神残疾人想进根本进不来。
即使这样,记者注意到,托养中心依然非常拥挤。20多间病室,每间要容纳3-8人,甚至有的加床到11人。
据了解,托养的所有费用不需要残疾人个人或家庭承担。通过“阳光家园计划”,政府按照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每月3700元左右的治疗费靠医保、新农合报销一部分,剩余20%左右的缺口由托养服务中心承担。
由于将重点放在精神残疾人的托养上,门诊和病房的病人有限,再加之要承担这20%的费用,中心面临极大资金困难。
专业医护人员缺乏
一晚上在病房里跑70多趟
为更好地满足精神残疾人的治疗需求,中心在常规检查治疗设备外还配备了脑电图、生物反馈治疗仪等精神科专用设备。然而,设备有了,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问题却难以破解。
由于工作的风险性大、劳动强度大,再加之存在一定偏见,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开设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的院校少,报考的学生也少,有限的人才根本到不了基层,很多医生都是从内科等其它科室转到精神科的。”任兰民对这一现状很是无奈。
托养中心目前共有30多名医护人员,医师7人,护理人员20多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晚的值班人员必须要达到8人以上,并且每10-15分钟就要巡视一次,一晚上下来要在病房里跑70多趟,工作强度很大。“有精神残疾人的地方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任兰民说。
“目前全省共有残疾人托养机构300多家,但是专门集中托养精神残疾人的非常少。相对于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来说,精神残疾人由于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托养难度更大,必须依赖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张文涛说,“专业机构数量有限、专业人员缺乏以及政府投入不够,是制约精神残疾人托养机构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