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高考“大战”在即 学生家长“心病”重重

2014-05-15 14:28:00    作者:   来源:东营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家长;考生;高考压力;老师;复习
[提要]14日,距离夏季高考还有20余天,不少考生在二模考试后,出现焦虑、烦躁等情况,患得患失心情时好时坏,家长也跟着着急。对此,记者采访了东营市一中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郑延凤,为考生和家长支招,指导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备战高考。

  大众网东营5月15日讯 14日,距离夏季高考还有20余天,不少考生在二模考试后,出现焦虑、烦躁等情况,患得患失心情时好时坏,家长也跟着着急。对此,记者采访了东营市一中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郑延凤,为考生和家长支招,指导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备战高考。
学生:
一模成绩下滑
吓得不敢来上学
  记者从东营市一中了解到,高考前学校一般会组织三次模拟考试,4月底二模已经结束。不少学生模拟成绩下滑后,开始对高考失去信心,还有的考生很苦闷,不知如何面对高考压力,甚至不敢去学校上学。
  郑延凤告诉记者,现在考生患得患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心情随着做题的正确率起伏,特别是二模试题相对难,学生焦虑较为严重。“今天做对的题多心情就好一点,一旦做错的题比较多,心情马上变得低沉,感觉高考没希望了。”
  据介绍,在高考倒计时阶段,考生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有的学生甚至想放弃高考。“有一个考生模拟成绩下降,就开始害怕考试,吓得不敢来学校上学,在学校看着其他同学都复习,自己压力就很大,只能选择在家复习。”郑延凤说,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在家复习不仅没有老师指导,复习效果也不好,另外封闭的环境会让学生产生更严重的逃避心理,不利于应考。 
家长:
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成绩
心情更加焦虑
  与考生的焦虑相比,陪考家长的心情也并不轻松。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在接孩子时互相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郑延凤认为,互相交流好的经验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不少家长容易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让自己更加焦虑。东营市一中一位老师说,家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过度关注孩子成绩,“孩子模拟成绩起起伏伏很正常,这次成绩下来了,能发现不会的知识点是好事,不必紧张。还有的家长看着别人的孩子学到凌晨1点多,自己孩子学到11点多,就感觉孩子还没进入状态,其实,家长没必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
  另外,有不少家长现在就开始考虑孩子报志愿的问题,对此,东营市一中一位老师表示,现在就考虑给孩子报志愿的问题为时过早,还在无形中还给孩子增加了焦虑和压力,“家长可以提前搜集相关的内容,但应私底下进行,不要让孩子知道。”郑老师说。

  专家建议1:
每天腾出半小时调节心情
列任务清单逐一落实
  13日,记者来到东营市一中心理辅导室时,郑延凤老师正在对高三学生进行班级集体辅导,通过热身运动,同学们都相对放松后,开始了“考试,我不怕”的心理辅导。
  郑延凤告诉记者,家长、老师都会劝考生考试不要紧张,但考生就是管不住自己,“其实,考生面对高考出现焦虑是正常的,一点压力没有也不好,但要适当调节,使压力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考生要正确认识高考,把高考看得轻一点,人生的选择很多,出路也很多,高考只不过是其中一种。”郑延凤说,高考没什么大不了的,考生要从内心正视高考,正确地认识高考,以平常心对待高考。郑延凤建议,考生要调整好心态,学会平衡放松,及时减压,“心理上最大的障碍是自己,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每天腾出半个小时进行调节,调好适合自己身体与高考相适应的生物钟。每天可以列出任务清单,完成一项任务就打上一个勾,天天不落空,成功就在其中。”   

  专家建议2:
出现怯场情况
最好办法是转移注意力 
  郑延凤告诉记者,不管是现在的模拟考试,还是最后走进高考考场,考生如果现怯场,最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若一时想不出某一试题的答案,可以先做其它题目,然后再回头做这道试题。转移注意力时可以安静下来,伏在桌上休息片刻;也可以想一件有趣的事;有时还可默默地唱几句熟悉的歌,或者从1数到100……这些都可能对紧张心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另外,焦虑过度的学生经常出现“联想过度”,而且心理假设常是不良场景,一些恶性推测扰乱了自己的正常心态,因此可用心理疗法,运用自控力把不良联想转移,摆脱过度紧张的困境。
  对此,郑延凤建议,可以使用场面替换假设法,把紧张的场面想象成轻松的场面,把失败的情景想象成成功的情景,把监考设想为助考,把陌生的环境设想为熟悉的环境等。“还可以用情绪疏导法,用自我暗示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复述或默诵准备好的学习内容、答案等,采用深呼吸法或默记数字来降低焦虑等。”

    扩展阅读:中高考在即补药热销 保健品大多夸大功效

    相关阅读:中高考一周营养食谱推荐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