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在即遭遇“短信轰炸” 考生: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2014-05-22 17:46:00    作者:非鱼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考生 考生报考 考生资料 申硕 短信轰炸
[提要][提要]“自从今年3月我报考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后,已连续收到100多条不同手机号发来的卖答案的短信,有印度尼西亚的、加拿大的、还有安徽啊什么的,都说安全可靠,零风险,可考后付款”。

  大众网东营5月22日讯 “自从今年3月我报考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后,已连续收到100多条不同手机号发来的卖答案的短信,有印度尼西亚的、加拿大的、还有安徽啊什么的,都说安全可靠,零风险,可考后付款”。

  短信电话“狂轰滥炸”

  东营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小李,5月25日将参加2014年同等学历申硕考试,但他受“兜售答案短信”的持续轰炸,心里一直非常不安,他怀疑自己的信息被人泄露,更担心一旦这样的行为没人阻止,不但考生隐私被出卖,还会诱导一些考生作弊,酿成极大的不公平。

  小李介绍,今年3月,他通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报的名。而自报名后,他就不断地收到兜售短信。“14年《同等学力》特殊渠道包你一次性过,零风险,qq 1620xxxx8 TEL:13167xxxx97”类似这样的推销短信,小李收到不下100条,对方同时留了QQ号码、联系电话及微信号码等,有些还留下办公地址,约定可以当面交易。

  “我不会去买答案的,但身边有人心动了。”小李无奈地表示,“快考试了,我本不想分心的,但我们的信息都被泄露了,如果答案是假的,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如果答案是真的,那么交易的人肯定会考高分,不仅有失公平公正,对行业来说也危害极大”。

  无独有偶,东营的高女士也收到了类似的短信。高女士告诉记者,原本自己还在好好准备考试,可收到这种短信以后,已经扰乱了她正常备考的心情。“如果网上卖的答案是真的,那对我们这些天天熬夜备考的考生多不公平啊!”回想到以前看的一些考试提前泄题的报道,高女士气愤地说。

  一套答案要价上千元

  根据小李提供的多个兜售答案的电话和QQ号码,记者与一个网名叫“虔诚助考”的人联系上。此人称,他们是专业的助考机构。此次申硕考试的考生信息及原试题都通过“内部渠道”获得,并且由该机构聘请的专业教授作答,答案准确率在90%以上,“只要你在考前记住我们的答案,考试是百分百通过的。”而此次考试的原题及答案均按照3000元一套进行出售,确认付款后工作人员便会将试题及答案发到“客户”指定的邮箱。“我们的拿题渠道和去年是同一家,去年合作的都通过了,今年绝对也是一样没问题的。”此人还表示,虽然泄题是犯法的,但“没有花钱办不到的事”。

  当记者以“考生”身份,又与“宏远-同等学力助考”的出售答案者联系问可以见面交易时,工作人员表示“先交2000块钱保证金到我们账号,以保证我们的安全。”关于答案的准确性问题,对方不耐烦,“你自己想清楚了再和我们合作,违法的事都没有合同,不支持合同。”同时他透露,已经有几百个考生通过他购买答案。工作人员还称:“我们常年操作考试,操作过很多次类似考试了,包括自考、英语四六级、教师资格、会计职称、司法等。”

  到底是谁出卖了考生信息?

  很多考生都猜测可能是涉及考生报考信息管理的某个部门泄露了考生信息,也有可能是有人利用网络黑客技术侵入数据库,窃取数据,自己使用或转手倒卖。考生小江表示,考生的信息资料属于个人隐私,出卖这些信息的人是侵权。“我觉得,对涉及的部门要重点监督,严防信息泄露。考生资料应该经过多人同时授权后才能看到。”  

  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疑遭泄露的现象,记者采访了东营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先生。赵律师介绍,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刑法》的相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申硕考试、职称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属于全国性统一考试,试题为国家机密,考前的泄题行为可定性为“泄露国家机密罪”。如果是相关工作人员失误导致考生个人信息泄露,则涉嫌渎职罪。如果涉及金钱交易,则涉嫌受贿罪。“包过”机构兜售答案,如果受骗者较多、金额达到一定数量的话,则可能涉嫌诈骗罪。这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扩展阅读之个人信息泄露的最主要途径

  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

  2、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3、个别违规打字店、复印店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装订成册,进行对外出售;

  4、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群众个人信息。警方介绍,他们宣称只要在“调查问卷表”上填写详细联系方式、收入情况、信用卡情况等内容,以及简单的“勾挑式”调查,就能获得不等奖次的奖品,以此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

  5、通过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方式,泄露个人信息;

  6、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在一些非正规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从而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

  7、超市、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料、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

  为此,警方提醒,市民们平时要多关注些新闻媒体的警情通报或预警提示,及时识破各种诈骗伎俩,同时多了解掌握一些银行、电信行业的基本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防能力。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