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倒车雷达存在盲区 开车前应绕车一圈看车况

2014-07-23 08:17:00    作者:李沙娜 段学虎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倒车雷达;瞎眼;开车;车身;家长
[提要]近日,记者获悉一车主在开车时,将自己1岁多的孩子卷入车底,据悉,暑期有不少幼儿发生交通事故,除了因幼儿没有能力辨别在车旁边玩耍有危险外,驾驶员在开车或倒车时有视觉盲区也是其一大原因。

  大众网东营7月23日讯 近日,记者获悉一车主在开车时,将自己1岁多的孩子卷入车底,据悉,暑期有不少幼儿发生交通事故,除了因幼儿没有能力辨别在车旁边玩耍有危险外,驾驶员在开车或倒车时有视觉盲区也是其一大原因。近日,记者采访东营市交警部门,了解轿车存在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盲区,并对司机们做了相关提醒。
  事故现场:
视觉盲区,家长太大意
碾压儿童致祸患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某写字楼前,发生了一起因视觉盲区而导致的事故。一位市民开车时不慎误伤了不到两岁的孩子,孩子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据目击市民介绍,事发时,孩子的家长停车后把孩子放在了车边,而自己则开始往车位里停车。这时,惨剧发生了,年幼的孩子正好处于车辆的视觉盲区,该家长发动车后,撞倒了孩子,并产生了碾压。家长慌忙送医,虽全力挽救,但孩子不治身亡。
  交警部门一位办案民警表示,事发时,该家长驾驶的是一辆车体较高的越野车,孩子身高较矮,“家长开车时,没有仔细观察车辆周边的情况,所以酿成了惨剧。”据悉,这样的惨剧在其他城市也有发生,车辆的视觉盲区,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安全隐患。
  “因视觉盲区导致的成人伤亡案件还是少的,但是我们也经常遇到因车辆视觉盲区轧死宠物的事情,如果我们能认真对待车辆的视觉盲区,那样很多麻烦就能避免。”一位办案民警说。

  盲区范围:
车前、车身两侧都有盲区
且车后盲区有立体范围
  东营市交警支队一中队的薄警官有十多年现场处理交通事故的经验,他认为,不管什么车型都存在视觉盲区,“倒车时最容易因为盲区发生交通事故,但最容易理清双方责任,驾驶员应确认安全后才倒车,不然发生交通事故要负全责。”
  薄警官介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后视镜及倒车雷达减少了倒车剐蹭事故,但有时,这些信息并不可靠。普通轿车的视觉盲区在车头前、车尾及车身两侧,而车前的盲区除了平时车头位置的盲区外,在弧线倒车时也会出现部分范围的盲区,范围为车头前约1米左右的位置。
  车身两侧的视觉盲区在车身右侧较多,反光镜两侧向车头位置延伸与车身呈30度角的范围及向后延伸30度角外的范围都是盲区位置,再加上车身右侧由于距离驾驶员较远,两车门间的立柱也能挡住倒车视线,有2米—3米的位置是盲区,并且也会因车身右侧在后风挡立柱产生盲区。
  而车后是倒车时最大的盲区位置,如果没有安装倒车雷达等辅助设备,后风挡以下的部分在倒车时是完全看不见的,而如果安装了倒车雷达,遇到一些低矮的障碍物时不能保证百分百不出错,“车后距离车尾三四米内的位置都是盲区。”
  针对倒车雷达能不能完全相信,记者采访了汽车装潢技师王瑞,他说,倒车雷达主要有主机、显示器及探头组成,车尾一般安装有4个探头,安装时一般要求距离地面48cm—60cm,“它是靠探头释放超声波,遇到后方障碍物时,产生回波信号,探头接收到回波信号发出响声来工作的,所以如果障碍物比较低并且形状不规则的话,探头很难探测的到。”
  王瑞介绍,从车的侧面看的话,雷达探头发出的超声波不是水平的直线,而是与地面呈一定角度的,所以在靠近车尾的位置就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盲区,并且车身越高或者说探头装的越高,盲区越大。

  交警提醒:
开车前最好绕车一周看车况
也可以让人帮忙指挥倒车
  针对普通轿车的视觉盲区,薄警官提醒广大车主,在倒车时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按照交通法规的相关规定,要求驾驶员在上车前应确认安全后才上车或倒车,并且这一项在驾照考试中有明确规定,如果不绕车一周看一下轮胎等车况,在驾照考试中还会扣分,所以希望驾驶员要按照规定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不要忽视这一简单的动作。”
  薄警官称,倒车时只看左只要看左右反光镜和后视镜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新手,“本来新手就不大习惯看镜子,更何况倒车时后面难免会有行人和自行车,所以驾驶员要养成倒车回头看的好习惯,将看左右反光镜和后视镜及依靠倒车雷达作为辅助手段。”
  据介绍,倒车车速不得高于7km/h(2米/秒),较慢的速度能给人留有更多的观察和打轮余地,并且有时候由于幼儿、动物等不规则物体在车后,雷达感应不到,车速较慢也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在做完一次动作后,无论感觉成功与否都先下车,前后左右观察一番,找到下一次改进的感觉。”
  薄警官还强调,倒车时千万别忘了打转向灯示意,靠马路边停车的话,车身与马路牙子最好相距10—20cm,大概就是一个反光镜的宽度,并且车身要调正,保持与前后车1米左右的间距。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