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3位“第一书记”带领农民创业 开拓强村富民之路

2014-10-31 09:42:00    作者:宋贝贝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3位;第一书记;带领农民创业;开拓;强村富民;之路
[提要]胡建明、杨友军、张晓民三人是派驻到利津县汀罗镇三个村的“第一书记”,结合当地条件,他们决定抱团闯市场、共同谋发展,成立了利津县汀罗镇林业协会,积极引导发展耐盐林木育苗产业,开拓出一条科普惠农强村富民之路。三位“第一书记”正在汀罗镇耐盐林木科普示范基地和林业协会会长查看树的长势,商量下一步发展规划。
        

     三位“第一书记”正在汀罗镇耐盐林木科普示范基地和林业协会会长查看树的长势,商量下一步发展规划。

    大众网东营10月31日讯胡建明、杨友军、张晓民三人是派驻到利津县汀罗镇三个村的“第一书记”,结合当地条件,他们决定抱团闯市场、共同谋发展,成立了利津县汀罗镇林业协会,积极引导发展耐盐林木育苗产业,开拓出一条科普惠农强村富民之路。抱团闯市场、共同谋发展。

    创办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
  胡建明是东营市科协驻利津县汀罗镇汀河西六村“第一书记”,他已经在村里干了两年多,和他一批下派的“第一书记”还有市人防办驻利津县汀罗镇汀河北四村的杨友军、市联通公司驻利津县汀罗镇汀河二村的张晓民。
  刚到村里时,胡建明发现村里一直延续传统的种植方式,每家种植面积较小,而且农民也掌握不了高附加值的技术,把握不了市场行情。“因此我们几个‘第一书记’商量后,一致认为农村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要学会抱团闯市场、共同谋发展。”胡建明说。三个村距离很近,都是盐碱地,根据土地、气候等条件,他们决定种植耐盐树种,“我们考虑到,要实现几个村的抱团发展就必须尽快组建起合作社、协会等,用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形式,把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来,上联科研院所和企业,下联千家万户。”杨友军说。
  随后,麻烦来了,怎样才能吸引农民入会呢?三人决定从村干部、致富能手入手,组织他们走出去看看,相继考察了市农高区菁华苗木基地、山东省林科院东营分院苗木基地、利津街道办王庄苗木基地等,学习周边或相似条件地方的发展经验。考察回来,有些农户想起了前几年辛辛苦苦种植的白蜡树、柳树等,因为市场价格波动,拔掉、毁掉或者贱卖的情景,决定入会“抱团发展”。
   从三四十户发展到320
   请专家帮忙解决虫子咬树头问题
  刚开始,加入协会的很少,三个村加起来也就三四十户,更多的农户则是不相信和观望态度。北四村村支书裴吉海最早一批加入林业协会,目前担任协会会长。之前他家收入主要靠种棉花和养殖,一年能赚10万左右。“‘第一书记’带我们出去考察学习,还找专家来讲课,打消了我的顾虑。”裴吉海说。
  在专家的指导下,去年裴吉海种了120多亩树,但因为经验不足,冬天时很多树被虫子咬了树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急得团团转。”胡建明了解到情况后,发挥科协的优势,及时请来专家平茬、嫁接,把这些树“挽救”了回来。这件事坚定了裴吉海的信心,今年春天他又增加了50多亩地。
  裴吉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已经有两万五千多棵柽柳预定出去,每棵近十元,再卖十万多棵其他品种的柳树,每棵五元,加起来今年能收入七十万左右。“一些农户都看到我入协会种树确实赚了钱,都来跟我打听。”裴吉海说,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进来,从原来的三四十户发展到现在的320户。
    “先给他们做个榜样”
    组建23人科普专业队伍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是“第一书记”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三位“第一书记”的努力下,协会与省林科院东营分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联系,,投资60余万元创建了汀罗镇耐盐林木科普示范基地。基地占地近150亩,主要种植了鲁蜡5号、园蜡2号、速生国槐、香花槐、盐柳、9901柳、速生垂柳、中华柽柳等10余个耐盐树种。
  在三人的带动下,60多个农户培育了耐盐林木2000余亩,亩年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并通过统一供应种苗、产品销售、品牌创建等,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企业+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
  在与农民接触时,三人意识到,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解决农业转调结构、实现农村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为此,他们以协会和基地为依托,配套建设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并把科普惠农服务站直接建在了耐盐林木科普示范基地。“我们组建了一支由23人组成的科普惠农专业队伍,协会技术员、科技致富能手、乡土人才为骨干,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任顾问。”张晓民介绍。
  “村里的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具体深入,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有波折,但做的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自己活得很有价值。”胡建明说。如今,林业协会发展已步入正轨,即便他们任期满走了,也会给村民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组织队伍。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