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司法局建117个法律援助站 村民一小时内可获助

2014-10-31 17:40:00    作者:向玲 张景欣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司法局;117个;法律援助站;村民;一小时;可获助
[提要]“在全市建设了117处法律援助工作站,在1813个村居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为 30000余名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农民工发放了法律援助‘绿卡’。”31日,东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耿丽霞做客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时介绍,今年,东营市司法局积极开展“十百千万”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构建起“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援助圈,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保障。

    大众网东营10月31日讯 (记者 向玲 通讯员 张景欣)“在全市建设了117处法律援助工作站,在1813个村居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为 30000余名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农民工发放了法律援助‘绿卡’。”31日,东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耿丽霞做客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时介绍,今年,东营市司法局积极开展“十百千万”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构建起“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援助圈,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保障。

    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 开通三级远程法律服务平台

    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一项法律救济制度,说白了就是政府免费帮助弱势群体打官司。目前,东营市及各县区都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以及工、青、  妇、老、残等相关部门也都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如果有困难群众遇到纠纷,请不起律师的,可以到市县法律援助中心和基层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还设立了12348免费法律服务热线。如果大家遇到涉法方面的问题,只要拨打12348热线,我们的公益律师就能热心地为你解答。”耿局长介绍,今年东营市司法局还开通了市、县、乡三级远程法律服务平台,基层群众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司法所通过视频语音系统面对面地向值班律师进行咨询。

    近年来东营市司法局在法律援助方面开展了许多活动,不断地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在全市开展了“十百千万”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依托司法所和工青妇老残组织、基层政法单位,建设了117处法律援助工作站,在1813个村居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同时在全市的村居设立了法律援助便民公示牌,为30000 余名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农民工发放了法律援助“绿卡”,切实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了法律援助“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的法律援助工作圈,“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擦亮服务窗口工程,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都实现了临街、落地,并且配备了老花镜、雨伞、饮水机、急救药箱等便民用品,提供了良好温馨的服务环境。”访谈中,耿局长介绍,今年又开展了法律援助“在基层”、“阳光助残”、“进看守所”、“为农民工讨薪”等活动,为成千上万名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司法鉴定案件数量年增长率15%以上 鉴定时限缩短三分之一

    东营现有司法鉴定机构7家,其中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5家,包括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法院司法鉴定中心、市人民医院为民司法鉴定中心,以及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三个县人民医院的法医司法鉴定所。还有建筑工程造价 类、会计类司法鉴定机构各1家。

    近年来,东营市的司法鉴定业务发展迅猛,鉴定案件数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鉴定意见采信率在98%以上。截至目前,东营市无一起有效投诉发生。东营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全省司法鉴定工作会议在东营召开,我们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推广了东营在司法鉴定管理工作上的经验。”

    耿局长介绍,近年来,东营市司法局在全市司法鉴定机构中,先后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年”、“规范化建设提升年”、“行风建设年”等活动,组织指导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创新便民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行风建设,努力提高司法鉴定行业服务水平,制定出台了关于缩短鉴定时限提高服务效能的意见,鉴定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 2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司法鉴定案件回访制度、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更加有效地实施了司法鉴定监管,切实减轻了困难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