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100人中就有7人患抑郁症 高发年龄为20到50岁

2016-10-09 08:36:00    作者:黄海霞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患抑郁症 人患 有抑郁症 躯体症状
[提要]“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但抑郁症则是一种心理疾病。”  受激素水平、心理应激、应对应激的模式等因素影响,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危害,如果家中有抑郁症患者,照料者务必要有识别病人自杀企图的能力,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今年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它又被称为“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10月8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了解到,心理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抑郁症患者较多,尤其成人心理门诊,接诊到的抑郁症患者能占到接诊总人数的20%左右。抑郁症的识别率低,一半患者还会伴发临床躯体症状,因此,提升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患者心理问题的能力刻不容缓。面对这种形势,目前,我市也专门成立了东营市心理卫生协会,呼吁带动全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加入,通过讲座科普、联络会诊等方式,增强临床医生对伴发躯体症状心理疾病患者及时识别的能力。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但抑郁症则是一种心理疾病。”市心理协会首届理事长,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华告诉记者,“抑郁症的发病与性别、年龄、人格、心理、慢性躯体疾病等多个因素息息相关。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终生的发病率为6.87%,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7个人在一生中会罹患抑郁症。”

  受激素水平、心理应激、应对应激的模式等因素影响,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诸如生育控制与怀孕、工作与养育孩子的压力、婚姻的冲突等都会导致女性抑郁症的发生。张华介绍,抑郁症的高发年龄为20岁-50岁,平均年龄为30岁,但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的低龄化趋势已非常明显,儿童抑郁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经常焦虑、依赖性很强、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罹患癌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容易诱发抑郁症,再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遭遇重大变故较多也容易促发抑郁症。”张华告诉记者,“50%的抑郁症患者会伴有躯体的临床症状,可涉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失眠,食欲减退,疼痛、乏力、突然出汗,这些患者到各个科检查,均提示症状跟检查结果不相符。”

  躯体症状明显却查不出病,不妨做下心理测试

  据张华介绍,这类躯体症状明显的心理疾病患者并不少见。从消化内科转到心理门诊的病号也很多,这类病人经常会出现腹部不适,特别痛苦,肚子不舒服时经常会汗珠出来,在消化科胃镜、肠镜等各种辅助检查也都做了,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消化内科的医生描述,这些患者每次来就诊都是愁眉苦脸的,通常还会掉眼泪,就建议到心理科看一下,进行检查和心理测试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的病人胃肠道症状以乏力、头部不适、睡眠紊乱较为常见,这类病人通过使用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大约两周左右,症状就可明显好转,一个月腹痛就可消失。”张华建议,“抑郁症是一个高复发的疾病,它的复发率为50%-80%,为防止复发,病人需要全病程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这类有躯体症状的病人我们都会建议继续服药一段时间加以巩固。”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首次治疗需要1年左右时间,反复发作或青少年发病的,则需要2-3年,甚至更久。“一般急性期治疗8-12周、巩固期治疗4-9个月,维持期治疗也因人而异,少数需要终身服药。用药期间,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药或停药,若将面对重大事件如高考、结婚等,建议最好不要减药。”

  讳疾忌医让抑郁症患者难以走出阴霾

  张华认为,讳疾忌医是让抑郁症患者难以走出阴霾的最棘手的问题。“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每个人都会遇到,但当这种负性的情绪长期存在就会影响进食、睡眠,甚至引起躯体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且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和日常的生活,才考虑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存在于神经病理的改变,必须根据病情进行及时对症治疗。”张华说。

  大多数人遇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时候,往往是不愿意面对的,更不愿意主动到医院去就诊,害怕别人不理解,害怕会背上“精神疾病”的帽子,其实,抑郁症并不会成为人们负面人生的标签,它就像感冒、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常见,也因此被称之为“心灵的感冒”。

  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危害,如果家中有抑郁症患者,照料者务必要有识别病人自杀企图的能力,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照顾好病人的起居,引导病人诉说来疏导情绪,认真地倾听和陪伴病人;病人也应积极自助,遵守医嘱服药、减药、停药,定期完成心理作业;适量运动也可以缓解抑郁症状,还可以多读些心理方面的自助书籍。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