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执法人员严格开展危险品船舶现场检查
大众网东营1月6日讯 在东营,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时刻坚守岗位,履职尽责,默默守护着东营的水上安全,用责任谱写东营“平安海区”的新篇章。2016年,东营海事人以“三化”建设为统领,以打造“平安海区”、创建“平安船舶”为抓手,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确保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加大施工船舶现场监管力度
创新安全监管手段 牵牢海上安全牛鼻子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具有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东营海事处以“三化”建设为统领,围绕海事核心职能,牢固树立新形势下的海事安全观,深入开展“五制五关”、“六问六控”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评估,持续深入推进科学监管水平提升,以“平安船舶”创建及内河船舶参与海上运输整治为抓手,突出重点,加大客运船舶、危险品船舶、砂石运输船舶及施工船舶监管,牵牢海上安全牛鼻子,最大限度地预知预控风险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海上交通秩序,构建良好的海上安全公众形象,推进海事管理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和支撑。
突出一个“早”字,是东营海事部门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2016年,东营海事处积与武汉理工大学、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石化等合作,积极开展东营海域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全面客观“把脉”辖区水上安全,建立风险源档案。针对辖区海上油田服务船舶数量大、进出港频繁、涉及船型及业务种类广泛的特点,牵头东营水域各海上油田单位开展的综合性整治活动,彻底摸清底数,梳理船舶189艘次,检查船舶112艘次,发现问题540项,依法实施行政处罚15件,罚款43500元。
推进海上“四联”机制建设,与海事、海洋与渔业及气象部门等成员单位实现基础业务数据信息共享,遇到恶劣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安全信息预警机制,把好船舶限航关”,东营海事处紧抓客船安全“牛鼻子”,同时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把好动态监管关。下发《东营海事处2016-2017年秋冬季节寒潮大风防范工作措施》的通知,修订发布《东营海事处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开展船舶安全隐患集中排查行动……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2016年东营海事处积极推进“平安船舶”创建活动,紧盯“四类重点船舶”重点检查。一年来,东营辖区累计船舶进出港2.9万艘次,货物吞吐3428万吨,与2015年同期比分别增长10%和61%。在货物吞吐量及船舶艘次均保持大幅度增长的大背景下,在辖区水上施工作业项目陆续开工,施工船舶、砂石运输船舶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辖区未发生一起商船险情。
深入开展海上巡航执法检查
海上搜救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
2016年10月28日,两艘渔船在东营海域发生搁浅,17名船员被困,市海上搜救中心多方协调成功将搁浅船上17名船员全部接下。11月14日,一艘舢板在东营海域处失联,船上3人被困且处于失联状态,海上搜救中心协调救助直升机、大马力拖轮、海事及渔业公务船、渔船、冲锋舟等各类搜救力量,持续三天两夜53个小时的搜救,最终在东营港锚地发现失联船舶,并成功将失联3人救起。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海事人的身影。2016年辖区内虽未发生一起商船险情。然而,涉渔险情频发,截止目前,共发生9起险情,全部为涉渔险情,成功救助37人,救助成功率为92.5%。
按照省海上搜救中心工作要求,东营搜救中心持续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强化重点节假日和恶劣气象海况时段的应急值班工作,探索推进海上“四联”机制建设,全力提升搜救和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海上搜救宣传力度,持续做好“惠海泽航、人本至善”搜救文化宣传推广工作。
加强信息化建设 履职能力大大提升
2016年东营海事处主动作为,践行服务宗旨,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安全生产月期间,为渔民发放《给渔民朋友的一封信》、《社会公众海上避险知识手册》以及《商船通航密集区分布示意图》等宣传资料。组织开展2016年全市海上搜救知识培训班。提前发风险预警信息,联合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等……
同时,东营海事处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大提升履职能力。为加强辖区船舶动态管控,整合信息化设备资源,减轻值班人员工作负担,东营海事处与烟台大学共同开发了值班辅助系统,该系统具有矩阵式显示辖区船舶动态、整合AIS、中创数据信息以及实现预警预防闭环管理等功能。此外,完成了值班室设备改造,开通了船讯网服务及移动短信平台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加强电子巡视,强化海上动态监管,利用充分发挥值班辅助系统、CCTV、AIS、VHF等监控设备的作用,将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与监控设备相结合,加强船舶动态监管,对油轮进港作业要核实其申报信息,交通船舶核实载客人数,施工船舶要核实其作业项目是否经过审批,对查处的涉嫌违章船舶信息及时进行内部通报。
深入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海事安全理念大众化
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为提高服务质量,在保证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东营海事处积极探索便民服务措施,深入开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高已开展外网申请业务的审批效率,对以前系统已实行的外网申请事项在收到申请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审核,提出审批意见;新增海事业务外网申请事项,新增开展船舶进口岸查验、船舶防污染作业业务的外网申报申请和内网的受理、审批,实现了船舶进出口岸许可文书、船舶防污染文书(污染物接收证明)相对人的外网打印等;设立外网邮箱进行受理和核准意见的数据传递,实现了船员任解职信息的电子申请和船舶港内安全作业报备材料的电子数据传输;建立危险货物申报、港建费代征“服务QQ群”,及时回复行政相对人遇到的疑问。
2016年,东营海事处累计办理船舶危险货物申报审批8306艘次,防污染作业审批4332次,审批水上水下活动30项,船员任解职8239人次,船员考试45期,1666人。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安全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东营海事处将继续牢牢牵住海上安全“牛鼻子”,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实,确保海域的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