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08:06:00 来源:东营网 我要评论
1月16日,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自2017年起,市质监局和市安监局将合力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评价工作,全市6.5万台特种设备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据了解,目前,东营市拥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等特种设备6.5万台,居全省第六位,另有气瓶30万只、压力管道7691公里,涉及使用单位5686家,这些使用单位中,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其安全主体责任亟待落实,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面对复杂的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为了提高监管效能和创新社会管理,近年来,市质监局不断探索用标准化手段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法,编制了《东营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该规范是全省首个关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它浓缩了国家关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25个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900多个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并融合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提出了可供标准化的评价方法。
该规范内容包括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要求、特种设备管理、隐患防治与应急治理、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评价与改进等6大部分18个小项,每个小项都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提出了可供标准化管理的评价方法。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评价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质监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指导和推动工作。各县区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年度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复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评价实行千分制,按评价得分将使用单位分为A、B、C三类(900分以上为A类,700—899分为B类,700分以下及评价周期内发生特种设备责任事故的为C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分级,确定了重点监管单位。其中,A类单位,以使用单位自律、自主管理为主,指导帮助为辅;B类单位,以使用单位自律、自主管理为主、监督抽查为辅,按确定的比例进行现场安全监察;C类单位是安全监察的重点,监察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实施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隐患。《东营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通过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可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