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3 10:40:00 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 我要评论
2月6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省长郭树清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东营元素”贯穿工作报告重要章节,“东营”及相关工作被多次提及。
在2016年工作回顾部分,报告多次直接或者间接提及东营,东营的发展成绩被着重列出,对东营的发展成绩给予肯定。在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部分,更是多次涉及东营,提出“继续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快黄河水东调应急、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倒逼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让黄河口大闸蟹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对东营的发展寄予厚望。
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德州、聊城、东营、滨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记者从市区域办了解到,随着黄蓝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东营市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2016年,东营作为沿海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东营疏港铁路建设全面启动,东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获得国家发改委支持。随着一批重大工作的突破,东营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
据悉,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我市被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我市融入京津冀发展思路。去年以来,我市牢牢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目前,两地项目对接实现了新突破。东营青银发展基金、车库咖啡孵化器等一批项目已经运营,中国中车海上风电产业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办理有关手续。深化与中石化、中海油的合作,东营石化升级改造及配套工程项目完成总设计进度的85%,完成设备采购合同额19亿元。与中信集团举行了对接洽谈活动,与中信重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我市持续深化与中科院战略合作,承担的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一期工程项目顺利通过中科院验收。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实施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联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举行了未来产业论坛暨有色金属产业对接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1个。与科技部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合作举办石油化工产业对接洽谈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42个。
在加快融入京津冀中,东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特色的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更有在工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倒逼下的决心和压力,势必能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倒逼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
我市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油价下降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困难增多。去年11月,在给市委党校2016年秋季学期干部培训班学员上党课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指出,做好我市经济工作,要把抓当前与谋长远结合起来,根本之计就是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重点培育壮大了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把工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产业转型。结合化工产业“三评级一评价”,编制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路线图,推进石大科技石油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建设,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方圆铜业等骨干企业,成功研发世界第四代炼铜技术,辐射带动东营成为国家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建设了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石油装备质检中心。编制实施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市已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关口,全市上下牢牢抓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力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坚定不移去产能,综合运用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分类施策去库存,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16个月以内。稳妥有序去杠杆,扎实开展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多措并举降成本,抓好清费治乱减负工作。抓住关键补短板,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扶贫攻坚短板,切实增强支撑能力。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科学遵循,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但也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既要有韧劲,又要有狠劲,只有找对思路,落实到位,全市经济发展才能驶入科学发展的新航道。
大力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继续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自2012年开始,我市大力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推进盐碱地增粮增效。围绕“改盐增粮、节本增效”主题,大力探索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可供推广的盐碱地增粮增效模式,连续三年创造全省中度盐碱地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目前,全市渤海粮仓示范区面积达到42.4万亩,比2012年启动时增长412倍,占全省示范区总面积的比例由10%提高到42%,亩均纯收入由不足200元提高到600元以上。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我市实施科技强市战略的一个缩影。如今,我市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经济调整的关口,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为此,我市以打造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市按照“每个优势产业组建一个技术创新联盟、创建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一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思路,围绕四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大创新创业品牌培育力度,目前全市各类孵化面积达到76.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79家,创新创业承载能力日益提高。去年,我市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政策,重点推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科技金融企业库、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一池一库一平台”建设,争取银行贷款2.47亿元,为中小企业引来了创新资源的汩汩活水。
当前,谁抢占了高层次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去年,我市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开展了高端人才对接系列活动,实现了合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突出重点人才工程引领作用,认真做好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推荐申报工作,完善提升黄河三角洲学者工程,优化提升千名企业家培养工程,打好人才发展的基础。积极强化人才保障,召开了全市人才与科技奖励大会,指导各县区、开发区成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实现了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全覆盖,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常态下,各级政府把科技作为适应新常态的动力,企业把核心技术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全社会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成就梦想的机遇,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科技在发力,创新在成势,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不再遥远。
让黄河口大闸蟹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让黄河口大闸蟹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
黄河口大闸蟹作为黄河口地域名优产品的代表,已成为东营的一张城市名片。而在以前,黄河口大闸蟹少人问津。在育苗和养殖试验成功后,我市开始大面积推广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连续举办大规模产品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使黄河口大闸蟹走出东营,走向全国,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黄河口大闸蟹”这一品牌的叫响,得益于多年来我市不遗余力推动品牌强市战略。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复杂,没有自主品牌就没有未来,这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作为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措施,推动我市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迈向微笑区间的高端。
市场上商品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也充斥其中,保护了商标就等于保护了市场。记者从市工商局商标科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工作,商标国际注册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创出一批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平均每4个出口企业拥有1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先后涌现出了科瑞控股集团、永泰集团、万达控股集团等一批辐射力强的先进典型,带动了大量企业走上品牌建设的轨道。
如今,谁掌握核心技术,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产品质量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奖励和扶持资金达2000余万元,调动了企业加强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橡胶轮胎骨干企业成立橡胶轮胎标准联盟,制定了远高于国标的橡胶轮胎试验和能耗标准;引导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石油装备产品质量和档次明显提升;加快建立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联盟,一大批自主核心技术列入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方向发展。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我市部分传统产业受到了明显冲击。危机面前,以方圆铜业、胜动集团、国瓷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沉下心思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在危机中实现了成功转型,快速走出了困境。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再次印证,唯有质量和品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人一筹。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