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玉青
当前,如何准确地找准发展着力点、抓准转调突破点,如何更好地践行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申长友同志在所作的报告中给出了答案:“坚持创新引领,打造东营经济‘升级版’。今后五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目标既定,动能满格。“让创新成为引领东营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造东营经济“升级版”,将成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目标要求。
推进农业现代化
在全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重要。就东营来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践行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的必然选择。
“过去的五年,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园区化比重达到4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代会报告中,重点提及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也成为我市未来五年在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方面的重要战略举措。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是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和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60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765个。今后五年,我市将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多措并举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报告中提到的‘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样板’,这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举措。我们应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经营主体的作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更好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尹晨代表这样告诉记者。确如尹晨代表所盼,党代会报告中的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务实举措,为全市的现代农业之路描绘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生态畜牧提升、‘海上粮仓’建设等工程,发展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建设全国重要的工厂化食用菌、生态畜牧、现代渔业基地;加快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打造黄河口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办好新型农民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构建产业新体系
蓬勃发展的东营,在加速“新旧”转换中,如何填补传统优势产业的下滑“空缺”?在党代会报告中,东营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制定实施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育成路线图,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宏伟蓝图的指引下,一项项构建产业新体系的硬举措、好办法将陆续实施,目标直指未来东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实施“中国制造2025”东营方案,推动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跨越;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东营制造向东营创造、东营产品向东营品牌转变;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在加快推进东营经济转型升级中,既需要夯实先进制造业的支柱作用,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未来五年,我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报告中明确指出:打造区域性服务中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这一“提升”和一“转变”,不仅有利于东营经济发展中新业态、新动能的出现,也加快了全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因此受益。
不仅如此,未来五年,为构筑发展新平台,我市将围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建设,着力打造五大新的发展平台,同时,我市将在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企业资本运营方式,加强对企业的扶持等关键性举措,健全强化构建产业新体系的外部保障。
培育发展新动能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基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是关键;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是核心。“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由此可见,创新必将贯穿东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发展的每个细节。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产业体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重组,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东营也不例外。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就达到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5.5%,比年初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自主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2%,在全省居第2。
数字背后,是东营坚持创新引领,积极发展新业态、培育新动能的坚强决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展望未来五年,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东营将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创建知识产权强市,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弘扬创新文化……这些,必将成为未来五年增强我市科技体制机制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点睛之笔。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全社会创新活力一定会竞相迸发,创新一定会成为引领东营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东营经济“升级版”的目标指日可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玉青
东营是全力融入大格局的践行者和受益者,过去的五年,东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如今,我们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京津冀协... [详细]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过去的五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开业银行达到32家,各项存款余额3989.66亿元,贷款余额3507.5亿元,分别是2011年末的2.07倍、2.44倍... [详细]
“申长友同志代表五届市委作的报告,目标清晰、措施具体,听了以后很受鼓舞,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提振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他认为,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就是要... [详细]
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在党代表们心中激荡,凝聚着全市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率... [详细]
发展理念先进与否决定着发展建设的快慢和质量的好坏,甚至决定着发展的成败。唯有践行发展新理念,才能推动新发展;唯有践行发展新理念,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 [详细]
“现在的农村,道路通畅了,交通方便了,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了,很多农民住上了楼,过去的5年,可以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代会报告中有一句,要抓好黄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