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3月2日讯(通讯员 张学荣)河口经济开发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理顺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把稳定企业生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领导联系企业、代办帮扶制度,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积极向上对接,做好各项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和重点项目的争取工作,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的新精神、新动向,提高对经济运行的预见性和敏锐性,科学制定应对举措,增强经济运行调度成效。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建立企业资金链风险预警和处置联动机制,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链异常方面的动态信息,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认真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区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支持,采取一企一策,通过降低贷款利率、降低担保门槛、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抵押率、拓宽抵押物范围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杜绝抽贷断贷行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区域金融环境。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在引才、聚才、育才、用才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实现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贡献率的大幅提升。通过创新人才投入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竞争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充分挖掘人才工作潜力,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积极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大力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采取更加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加大科技创新的政策刺激力度,促使企业改革内部管理机制,降低人才对创新风险的担忧,激发人才的创新激情,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环境。引导企业拉高标杆,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加快转调步伐,提升发展质量。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以产品、市场高端化为重点,着力培育传统产业的内生动力。引导澳纳纺织、精诚无缝钢管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鼓励汇海医药、海螺型材等企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前瞻性研究,通过技术攻坚、示范应用和政策扶持等,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突破。借鉴经验,研究政策,促进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强化监督管理,夯实安全环保基础。安全生产方面,坚持安全第一,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深化隐患治理、打非治违和双基建设。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安全生产监管,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及企业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及一线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使安全生产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开发区安全生产专家库作用,通过组织专家开展企业互查、集中巡查等方式,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生态环境方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集中发展加工制造、新型材料、科技研发等清洁产业。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全力消除环保错位问题;保持环保高压态势,倒逼企业不断完善环保设施,改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完善环保工程建设,加大绿化工程、水系治理等方面投入,不断优化开发区生态环境。
加快扩规融城,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手抓,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实现产业功能、生活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的相互渗透、集成一体,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注资、股权转让等方式,整合盘活土地资源、闲置资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以构建城市大格局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为契机,加快推进园区与河口主城区的融合发展。遵照城区总体规划,修订完善河口开发区规划,与城区规划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坚持把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作为产城融合工作的中心目标,在强化产业支撑功能的同时,谋划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在市政管理上出实招,既抓好专项集中整治,又注重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打造“绿洁畅亮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水绿相映、产城和谐的城市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