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硕果香飘东营 环境美秩序优新风浓

2017-05-01 06:22:00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赵金子

  “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当今国内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2015年2月28日,东营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之城于东营,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从城市面貌到乡村环境,从物质生活提高到精神文明富足,从人文环境营造到市民素质提升……在这座城市里,文明之花在处处绽放,绘成美丽东营新画卷。

  文明成果,节节显现;夯实之路,从未停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早在200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就拉开了帷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宏伟蓝图上,2012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

  创城三年间,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基层,东营人民同心共建,谱写了一曲城市文明乐曲,洒遍整个黄河口。今年是我市本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三年,也是国家测评组进行全面测评验收的关键一年,巩固好“全国文明城市”的优异成果,东营一直在路上。

  环境美

  城乡容貌别样靓

  在东营城区漫步街头,宽阔整齐的林荫道、色彩斑斓的绿化带,整齐划一而不逊色;平整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建筑,在延伸中拉大着城市框架。行走在东营各个乡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统一粉刷的墙壁,活跃在小巷中的乡村保洁员……整洁宜人的村容村貌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高楼林立的东营,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乡村美景的新貌,无形中折射出了城乡环境近年来的喜人变迁。

  多年来,东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一系列举措,使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个个荣誉,更是佐证了东营的喜人变化。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我市统筹推进东城提升和西城改造,圆满完成了省第五届城市园林博览会和园区建设工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改造城市公园7处,新增绿地115万平方米。清理“牛皮癣”等城市环境卫生顽疾,每日清运生活垃圾200多吨,日产日清率达到100%,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据了解,今年,我市还将紧紧围绕巩固文明城市成果、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扎实开展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拆违治乱专项整治、公路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气土污染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文明城市整体水平。

  乡风文明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特质之一。对此,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14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把全市1781个村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力推进。2015年,在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全省78个县(市、区)通过了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的全覆盖认定,其中,我市三县两区全部一次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实现满堂红,为刚刚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营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这项荣誉更加熠熠生辉。

  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中,我市确定了“先清基、再保洁、后移交”的工作思路。“清基”,就是清理农村脏乱差的“老底子”,逐村建立问题台账,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村庄清脏治乱专项行动,整治期间全市1781个村齐头并进,各级投入清脏治乱资金2.2亿元,出动劳动力35.6万人次、车辆3.9万台次,清理“三堆”28万余处、80万吨。经过整治,全市1781个村的环卫工作在2014年8月底全部纳入县区城市管理局统一管理,为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秩序优

  井井有条社会稳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东营要的不仅仅是牌子,更重要的是在创建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让百姓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走在东营的各大公共场合,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自觉排队成为市民的好习惯,“您好”、“谢谢”等文明用语不绝于耳;公交车上,乘客主动给老弱孕幼让座;十字路口,大家争相搀扶步履艰难的盲人过马路……这些,只是东营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在东营,创建活动不仅成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过程,更成了体现民心、凝聚民意、提升市民素养的过程,亲力亲为,全民行动,升华了城市文明的意义,赋予其更为生动的内容。

  城市公共秩序,作为检验市民文明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是市民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着力构建文明有序的公共秩序,市民素质不断提升:不占道经营,不跨门槛经营,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踩踏绿地草坪;红灯停、绿灯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不占道、不抢道,行人不横穿马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遵守交通规则……在东营的大街小巷,一缕缕文明新风迎面扑来,一幕幕和谐画面放眼皆是。

  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近几年,我市扎实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清理整治油气管网隐患、公共场所火灾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计划”,集中开展六项交通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整顿交通运输市场,对全市客运车违法行为、“黑出租”非法营运等进行重点整治,开展了社会治安环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使得全市公共安全秩序保持良好态势。

  在实施公共秩序整治的同时,我市还深入实施公共环境、社区管理、社会文化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十个方面的提升工程,进一步把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标准要求。同时,为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创城,更好地维护公共秩序,专门设立创城监督电话,在报纸、广播电视台开设曝光台,开展“网眼热评文明东营”系列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人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局面。

  新风浓

  精神文明添新曲

  城市文明首先是市民文明。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营,志愿服务成为时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辈出,这些,无不为东营的城市文明再添新曲。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我市通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使之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近年来,通过突出道德内涵,牢牢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头兵”的基本定位,在全市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评选东营市道德模范55名、“最美人物”30名,13人获“山东好人之星”,29人当选“中国好人”,147人当选“山东好人”;通过广泛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覆盖全部行政村,形成了浓厚的道德感召氛围。

  在道德标杆、身边榜样的引领下,我市的善行义举不断涌现: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捐献骨髓的退伍军人汪凯,面对巨款拾金不昧的高凤玉,勇救落水者的最美女孩邢思睿,获得“东营市美德游客”称号的广饶县中医院护士董萍萍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荡涤着东营人的心灵,让群众更加自发地践行文明,处处散发着正能量。

  志愿服务作为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文明得以长效持续的缩影。以道德榜样为引领,市文明办每年集中评选表彰全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社区,累计评选优秀志愿者45名,优秀志愿服务组织30个,志愿服务项目15个,优秀社区10个;制定《东营市志愿者星级评定管理办法》,依托东营志愿服务网基础数据,已初步建立起志愿者星级评定体系。截至2016年9月,评定四星级志愿者1名、三星级志愿者7名、二星级志愿者49名、一星级志愿者276名。如果说建设秀美宜居的东营是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硬环境”,那么,追求城市的精神文明并使其成为一种风尚则是打造相应的优良环境,这种环境所带来的是一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已经成为东营市发展公共文化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

  去年来,我市实施了数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全市152个乡村剧场和群众文化广场开通了无线WiFi,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看得见,摸得着”。2016年,我市首次将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全市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范围。全市4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文化站,2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大院,配套建设了文体广场和乡村剧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悄然进入东营普通百姓的生活。

  为打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11年以来,我市已经连续6年举办了“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连续19年举办广场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3届全市“舞动黄河口”广场舞大赛,广场舞得到迅速普及推广;连续3年举办中心城区“社区文化艺术节”,丰富城区居民新春文化生活。自2013年以来,组织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每年开展进社区下乡演出10000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年5场戏”的公益目标;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

  如今在东营,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有效实施,公民的道德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让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东营大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