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废为宝 河口区有高招

2019-06-27 18:48: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杨胜男 李红雨
   又到夏收农忙时。农谚说“斤粮斤草”,生产1斤粮食的同时要产出1斤多秸秆。这么多的秸秆如何处理、怎么利用成了一道难题。而在河口区河口街道的南旺村,却将这些令人头疼的废弃秸秆种植出了蘑菇,既没有了污染,还增加了收益。

  6月14日,在河口街道南旺村大球盖菇种植基地,高大的树木下是一排排的垄沟,垄沟上铺着一层厚厚的麦草,扒开麦草就是一朵朵可爱的大球盖菇,蘑菇形状呈伞状,有红色的菌帽,雪白的圆柱状的菌柄,惹人喜爱。

  “我们这种蘑菇种植利用秸秆为主要原料,再配以适当辅料,长出的蘑菇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品质和野生的相比毫不逊色。”说起自家的宝贝,南旺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树国滔滔不绝,“用秸秆种植大球盖菇,成本低,工序简单,只要看住水和温度,3个月就能收获五六茬。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销售也不成问题,没想到这原本没啥用的小麦秸秆也成了‘黄金草’。”

  “以前,秸秆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垃圾,不烧,种不了田,运走,费不少钱,只能就地焚烧,可如今回收秸秆还是村里人一笔不小的收入呢!”南旺村村民刘树刚说。

  随着林下经济结构模式日趋丰富,南旺村按照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的思路,利用村里的自然优势在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由村里60余户村民入股,成立了南旺村食用菌合作社。由于蘑菇长势良好,加之口感更好,前来采摘的居民络绎不绝,一年的时间,南旺村的大球盖菇就有了不小的名气。为此,合作社不断拓宽蘑菇销路,与商家积极合作,一部分装箱销往济南等地,一部分搬进当地超市售卖,大球盖菇渐渐地走出了名堂。

  为了改变以往秸秆就地焚烧的传统做法,河口区在夏收来临之前及时召开秸秆禁烧工作安排部署会议,成立了5个秸秆禁烧工作督导小组,划分责任片区,建立网格化禁烧体系,责任到人、到地块,对重点区块、重点部位进行不间断巡查,确保田间不现火苗,空中不染尘烟。

  不让焚烧了,那地里的秸秆怎么办?为此,河口区按照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思路,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置秸秆还田机械进行补贴,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购置此类机械需求。此外,大力支持食用菌种植等秸秆利用产业,在提升农民收入的同时,拓宽秸秆利用渠道。

  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河口区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微信等宣传平台,通过“赶大集”、农机现场会、演示会等多种方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大力宣传推广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此外,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农民群众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引导群众从“不敢烧”向“不想烧”转变,营造了“秸秆焚烧违法可耻,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良好氛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瑞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