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听听委员怎么说?

2019-07-31 17:44:00 来源: 东营政协 作者:

  7月29日,东营市政协八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召开,听取东营市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的通报;围绕“加快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主题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东营市政协经济委、致公党东营支部、侨联,宋锡滨、贾学坤等3个单位代表和2名委员,分别围绕“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精准扶持培育,让瞪羚企业跑得更快”等内容作了大会口头发言,10名常委、委员作了书面发言。

  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委员们都说啥?

◆◆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东营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张宝华代表经济委发言时说,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市企业存在创新动能不足,不愿意走投入高、风险大、见效慢的自主创新道路;研发支撑能力不强;创新引领人才不足;支持创新大环境尚需优化等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增强创新意识,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成长。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意识,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结合实际支持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条,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二是加大创新投入,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实施异地创新,打造“创新飞地”;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指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快布局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三是强化人才集聚,着力强化创新智力保障。不断完善招引举措和政策保障,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四是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强化政策支持和落实,建立鼓励创新和容许失败的政策体系,兑现国家和省、市鼓励科技创新各项政策,完善贷款贴息、奖励配套、风险补偿等措施营造良好环境。

◆◆

精准扶持培育

让瞪羚企业跑得更快

◆◆

  东营市政协常委、致公党东营支部主委、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秀凤代表致公党支部发言时认为,创造有利条件,催生培育更多的瞪羚企业涌现并快速成长,对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政策扶持。不套用国家普遍性强的大政策,力求制定有本市地方特色、实际操作性强的精准政策。二是加强对高成长型企业梯度培育。对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和后备库,实行梯度扶持、梯度培育,建立“瞪羚培育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三是加强精准指导和重点培育。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措施,加强专家诊断和精准指导。四是加强瞪羚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品牌建设。加强对该类型企业创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的认可和支持,加大本地市场开放力度,政府采购中拿出一定份额,优先选择瞪羚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以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客户。

◆◆

建立新材料产研孵化器

培育壮大产业层次规模

◆◆

  东营市政协委员、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锡滨认为,发展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形势下,尽管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持续加快,但是整体实力与国内发达省市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建议: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成立“东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新材料产研院”),对行业和区域内新材料资源进行深化融合,创建“集群效应+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围绕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探索政府、企业、专家三方协同运营模式。以我市新材料骨干企业的产业基础为依托,聘请国内新材料高校专家学者为顾问指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建新材料产研院成立筹备小组,三方协同建设运营。二是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制定适应新材料企业和产研院生存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重视项目建设但更重视项目研发,给予研发投入更高的重视、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三是加快引进培养新材料人才。政府部门应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制定吸引人才到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在产研院建设新材料产业训练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开设不同的训练课程,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四、重点打造“三个平台,一个基地”。重点打造新材料创新创业项目挖掘培育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成果转化平台、中试研发基地切实为新材料企业的落地生根发芽提供良好的服务。

◆◆

创造优良政策环境

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

◆◆

  东营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蔺爱国代表侨联发言时认为,海归人员已成为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但目前我市还存在不少制约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问题:相关政策事务管理不集中、专项鼓励扶持政策较少、缺少有效联系和积极引导等。因此建议: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市级层面明确主管留学人员工作的部门或机构,统筹负责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留学人员联络联谊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各层次留学人员的联系与交流,有效引导和服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项目人才有效对接。建立海外留学人员项目“需求库”,在窗口单位设立留学人员业务办理咨询台,促进留学人员创业需求和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留学人员项目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按照规范引领、试点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建设市级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实现“一站式、全程化”的归国留学人才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

以“智慧农业”创新引领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

  东营市政协委员,利津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贾学坤认为,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东营地处黄河尾闾,拥河临海,土地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具备发展智慧农业的独特优势。但目前我市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杂而不亮”等突出问题,未能完全摆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藩篱,没有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推动农业智慧化的进程中,我们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建议:一是重视顶层规划设计,发挥好“龙头”引导作用。在决策层面,尽快制定《东营市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全市智慧农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积极推动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将智慧农业融入全市“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助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二是落细落实扶持政策,发挥好“杠杆”撬动作用。发挥好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围绕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抓好“两清单一关键”,提高智能化设备补贴范围和比例。三是加强人才培育引进,发挥好“引擎”驱动作用。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关键,建议从“招才”和“育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同科研院所、农科院校等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制定智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倾力培育一批“乡土人才”。通过探索各类激励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在东营这片沃土扎根生芽,为全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