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东营在行动·人居篇|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2019-10-29 09:30:00 来源: 东营网-东营日报 作者: 王甜甜

  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湿地为特色,构建组团式生态型城市格局。有序开展中心城湿地修复提升,形成不低于70%的蓝绿空间体系,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湿地文明之城。这是东营人的奋斗目标,是东营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底线。

湿地与城市的交融

  实施生态优先基础上的集约发展,通过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串联城市公园绿地和城郊农林沼泽湿地,形成以湿地为核心的中心城“蓝绿空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东营市划定东城主中心、西城副中心、垦利次中心和各卫星城镇开发边界,实现组团发展、生态间隔、快速连接。控制好中心城南北两大生态空间。南部生态空间以森林湿地公园和广利河中下游湿地为主体,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适度发展文旅休闲产业,打造市民近郊游的聚集地;北部生态空间以白鹭湿地和金湖银河、辛安水库湿地为主体,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风貌,适度发展体验式湿地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市政府印发的《东营市建设湿地城市方案》,突出“两带、三河、五片、多点”中心城湿地结构。“两带”,即东八路和荣乌高速公路湿地风光带,重点是营造连片湿地景观,连通旅游线路,展示湿地城市风貌。“三河”,即广利河、溢洪河、东营河,在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局部恢复自然驳岸、扩大水面,打造可游可赏的河道湿地。

  “五片”,包括白鹭湿地片区、机场湿地片区、耿井湿地片区、城东湿地片区、城南湿地片区,以生态保育为主,适当提升利用。其中,白鹭湿地片区,以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为带动,修复碎片化湿地,融村庄、湿地、农田为一体,打造田园湿地景观;机场湿地片区,在德州路、东八路、溢洪河沿线,修复水面,涵养蒲草、芦草等湿地植物,形成“芦花飞雪、翔鸟云集”的迎宾湿地景观;耿井湿地片区,将现状耿井水库废弃沉沙池与周边河渠连通,沿南一路南侧局部挖低蓄水,利用填挖土方种植背景林,形成适应洪涝变化的水上森林湿地景观;城东湿地片区,以广南水库、广北水库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渔业养殖为主,恢复候鸟觅食地,形成“百鸟翔鸣”景观;城南湿地片区,利用现状大水面和提油机,打造石油湿地景观。在“五片”的基础上,重点规划控制好高铁站、金湖银河、辛安水库区域。

  “多点”即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碧仙湖公园、东营公园、双龙潭公园、新区中心公园等,按照湿地公园模式打造成为城市形象、生态魅力的集中展示窗口。

让城区水系活起来

  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建设无内涝城市,实现河流水系湿地循环相连。

  按照“上分、中疏、下排、分散蓄滞”的总体思路,由六干排、溢洪河、广蒲河、西六路水系、东八路水系五条河道形成环城水系,沿河扩展洪泛湿地,分流城区外围洪水;由五干排、五六干合排、东营河、广利河、老广蒲沟五条河道组成骨干排涝河道,结合滞涝湿地,调蓄并快速排出城区涝水。加强海绵城市和湿地小区建设,中小雨走管网,大雨走排水沟,在处理好初雨污染的前提下,超量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或植草沟就近入河。

  按照“骨干河道常流水、次级水网勤换水”的总体思路,构建由12条骨干水系和13条次级水系组成的补水循环体系,提升水系湿地品质。由广利河和双河干渠分别向西城和东城骨干河道补水,同时引导城郊7个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湿地和城内14个人工湿地的达标中水就近补水,进一步增强水体流动性。

  东营市大力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将栽植乡土树种、建设海绵型绿地列入园林规划导则。合理配置城市绿化物种,大量种植耐旱、节水、涵养水源的植物,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广泛推广使用喷灌、微喷、滴灌技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可节水40%。积极开展墙体、屋面和停车场立体空间绿化,飘逸的藤蔓植物和缤纷的花卉,形成了彩色的长廊,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

  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先后编制实施《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资金80亿元,争取海绵城市专项资金1955万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33.8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22.17%。

  编制《中心城绿道网规划》、《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连续三年将绿道建设列入民生实事,以建设市民身边绿道网为目标,重点建设社区级绿道,满足市民一出家门进入绿道的目标,累计建设绿道483.68千米。配套自行车系统的合理分布,骑行成为东营市民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大力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20天。推行河道治理河长制,开展地表水生态修复,Ⅳ类以上水体比率达到83.3%,城市热岛效应强度0.5度,城区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6.16%。开展生物物种资源普查,编制完成《东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综合植物指数0.64,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91。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鸟类来这里安家落户。绿树浓荫、鸟语花香成为东营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最好诠释。

精细化管理见成效

  东营市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规范经营摊点,提升户外广告,优化城区公厕布局。城市道路、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完好率98.33%。

  不断提升完善自来水制水工艺,强化水质管理,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着力打造“最干净的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率已达96.5%。学习中卫经验,全面推行“以克论净”,目前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区域内道路尘土量基本控制在2g/㎡以内,道路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大力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全市新建污水管网69.9公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84.2公里,中心城存在雨污混流情况的1110个小区、单位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率97.37%。在污水处理厂下游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改善水质,优质的尾水全部用于城区河道的生态补水,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5.05%。近三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95.3%,节能建筑比例达到66.7%,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42.5%。城市设施配套完善,城市管理渐入佳境。

  滔滔黄河不舍昼夜,生态东营仪态万方。随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科学发展,一座水绿共融、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态新城,正从美丽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阔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