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三部曲 东营区龙居黄河滩区旧貌换新颜

2019-11-08 14:3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唐梦琳 李乃馨

  大众网·海报新闻东营11月8日讯(记者 唐梦琳 李乃馨)“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打破了社区的宁静,乔迁新居的幸福笑容在人们脸上展露无遗,东营区龙居镇黄河滩区村民再一次搬家,从“房台村”搬到了敞亮的楼房上。

  第一部曲:从老村搬上房台

  “我印象中是1975的春天,为了支持南展区建设,我们全村人从大坝底下的老村搬上了房台。”林家村村主任林玉良说。

  黄河流入东营后,河道左转弯近90度折向东北,进入东营区龙居镇麻湾。河道狭窄既不利于保障沿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对胜利油田能否顺利开发推进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充分进行社会调查以及认真勘测规划的基础上,1971年,以防凌为主,结合防洪、放淤和灌溉,保障沿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胜利油田开发、工农业生产发展和改善展区生产条件为主旨的黄河南展宽工程正式开建。

龙居黄河麻湾险工段

  作为黄河下游的蓄滞洪区,舍弃家园,就近迁移到临黄大堤的房台成为林家村村民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那个时候,一条街宽只有2米2,家里的房子才宽4米,家里人口多的就得挤到一起。”所谓房台,就是就近取土建成的盖房用的宅基地,高于行洪水位,低于黄河大堤。房台比地下平均高出6米到8米,记忆中的房台村,狭窄的胡同仅能通过一辆板车,逼仄房间内燃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一家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很困难。

  第二部曲:政府补贴盖新房

  历经35年的风吹雨打,房台上的村居早已破败不堪,列数危房序列。2010年,龙居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对黄河南展区危房进行扶持整新,林家村部分村民也借此机会盖起了新房。

  “2010年,政府对我们村制定了扶持政策,第一年盖房搬迁,给补贴3万元。当时,村民手里有存款的就都拿出来自己盖房子了。”林玉良介绍,政府划地成立张林陈社区,搬迁居民需要按照统一风格的图纸进行房屋修建,仅第一年林家村就有23户村民盖起了新房。

“房台村”村貌

  那几年,明亮的路灯、宽阔整洁的街道、规整有序的平房小院都是村民的谈资。要是谁家的新房要动工了,主人家都会喜笑颜开、腰杆子挺的崩直,成为村民们艳羡的对象。

  第三部曲:不花一分钱住上新楼房

  “没有政府的支持,再有个十年也不一定能走出那个穷窝窝。”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实施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工程,龙居镇19个行政村、3707户居民、12758口人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

  “当时我们村拿出了3套方案,5间砖瓦房就能换一套120平的楼房。”林玉良介绍,林家村是第一批搬到龙居社区的居民,龙居镇政府为满足不同收入群体购房需求,规划建设60型、80型、100型、120型4种户型,鉴于展区群众经济条件差、无收入来源等问题,按照户型划分,将价格确定在1400元/平、1500元/平、1600元/平、1700元/平,让弱势群体也有能力住上新的楼房。

龙居社区

  龙居镇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工程概算总投资14.4亿元,分三期规划建设龙居社区6个居民小区,住宅楼4340套。目前,龙居社区一期(AB区)、二期(EF区)工程已经顺利竣工,涉及15个村的2332套住房已经分房到户。目前,三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

龙居社区3期工程正在施工

  走进龙居社区,灰瓦白墙的宋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展区人民搬迁而带来装修热潮引得不少建筑商家、摊贩齐聚小区门口,成为独特的风景。不仅如此,龙居镇持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在龙居社区东侧有新建成的九年一贯制龙居镇中心学校;不远处,新建成的卫生院病房楼也已经封顶。此外,以龙居商业街为中心,辐射形成的商业聚集区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为周边群众带来餐饮、购物、维修等各类服务。

  住上了新楼房,闲置下来的院落又该如何处理?

  “来龙居旅游的越来越多,住宿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就把闲置下来的小院改装成了特色民宿。”林玉良介绍,村集体推出两个方案,一是向村民缴纳租金,以租赁的形式改装民宿,后期经济效益归村集体;二是由村民自己按照统一风格图纸进行装修,十年内的收益则归村民所有。“现在来的人不少,自己炖个鸡做个饭,体验一下农家乐,老百姓也有收益。”

林家村民宿

  推门进院,一组桌椅摆放在绿地旁边静待游客落座。沙发、客厅、书房、卫浴设施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游客能够怡然自得的享受田园风光。

林家民宿院内景致

  此外,龙居镇积极培育和扶持休闲康养产业,盘活搬迁后闲置房台院落资源,董王村龙居人家黄河民宿、林家村桑蚕民宿、小麻湾晚晴康养小镇等项目先后落户黄河南展区,丰富了龙居旅游的功能模块,为展区经济和龙居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初审编辑:向玲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