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这个检察官不一般 七年开发30多个软件还在全国获奖

2019-12-02 15:16: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李乃馨 唐梦琳

  大众网·海报新闻东营12月2日讯(记者 李乃馨 唐梦琳) 提起检察官,人们总是联想到严肃、冰冷,而东营市这位检察官,则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印象,他用技术支撑起智慧检察,开发了30多个软件,设计出10余个硬件系统,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网上轻应用三等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风采。

  “人生两件事,一是要上大学,二是要当兵。”2001年,湖南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卞新平在毕业后,选择了参军入伍。11年后的2012年11月28日,历经部队磨练的卞新平,转业至东营市人民检察院,从事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重拾“老本行”信息管理。

  来到检察院,卞新平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设计一个投票系统。面对“全新”的工作任务,他心中虽忐忑不安,但却绝不轻言放弃。于是,重新捡起书本,认真钻研每一个知识点,连续加班到深夜,从系统设计、框架构建、编写代码到测试,不到2周时间,一个崭新的系统投入运用。

  2013年,东营市检察院开发建设侦查信息化系统,原本合作公司已经提出解决方案,卞新平左思右想,觉得部分设计无法和检察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设计方案。“当时对方说只能尽力完成,不能保证程序效果和质量,其实我自己心里很忐忑,后来结果证明我是正确的。”

  成为检察官以来,卞新平从来没有说过“做不到”。为了解决程序问题曾整夜失眠,为了一段代码而焦虑不安,面对自己提出的新方案,忐忑恐慌更是常态,但他却依旧一往如前,迎接挑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青年人就得拿出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

  针对当前检察系统遇到的“线索难”问题,东营市人民检察院计划开发法律监督线索管理平台。接到任务后,卞新平与法律监督工作专班和各业务部门交流,了解需求,着手攻关。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完善,平台逐渐成熟,成案率不断提升,将电子卷宗和文书卷宗成功接入平台,真正打通了数据壁垒。2019年,卞新平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创新,开发出了“AI线索”智能终端,逐步实现三网并行。平台投入应用以来,全市范围内累计筛查线索6200条,重点关注线索162条,留存线索15条,成功利用线索162条。

  “之前,东营区检察院的同事让我推荐一个软件公司,想要付费做个系统。我说你先拿方案给我看看,要是不着急,我就加班给你开发。但是有一点,咱得在全市推广。”就这样,卞新平又给自己揽到了活。不久后,一个“点单式律师自助系统”面世,老百姓可以自主选择预约律师,便捷的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检察机关公信力,推进了检务工作一体化建设。

  卞新平开发的电子卷宗系统,让律师在异地检察院阅卷成为现实;开发的案件进度查询系统,方便律师及时了解案件进程;开发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给企业公司、中介机构在商业交易前提供了参考,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开发的涉案财物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证的全程记录、实时监控……多个信息化系统不仅改变了东营市检察院的传统办公模式,同时推动了检务工作向规范化、高效化迈进。

  入职七年,卞新平独立开发软件10余个,合作开发软件20余个,设计建设硬件系统10余个,先后荣获市检察院特殊贡献奖、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齐鲁最美检察官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网上轻应用三等奖。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