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绘就利津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全国媒体利津行”集中采访活动举行

2025-04-02 21:4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彦涵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孟凯凯 赵奕宁 东营报道

  春潮涌动黄河口,万象更新凤凰城。4月2日,“全国媒体利津行”集中采访活动在东营市利津县成功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近20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记者齐聚利津这片承载千年盐文化、红色基因与黄河文明的土地,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探秘之旅便随黄河浪涛奔涌向前。

  从智能温室里悬挂的樱桃番茄,到道合药业实验室中攻克幽门螺杆菌的创新药分子模型;从汇邦渤海农场深翻犁划开盐碱地新生的沃土,到滩羊产业园光伏板下此起彼伏的"咩咩"交响……一天的时间里,30余名记者以笔触丈量这座古城的“向新力”,用镜头定格黄河尾闾的产业蝶变。

  走进凯盛浩丰智慧农业示范园,240余个传感器与230余个控制器编织的“数字神经网络”,让记者惊叹于盐碱滩涂上的“农业硅谷”。地源热泵的2235口换热井,每年减少5538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不仅是番茄的温室,更是中国农业低碳转型的试验场。当得知“一颗大”樱桃番茄以即摘即食的品质登陆盒马、叮咚买菜时,一位记者发出感慨:“亩均收益48万元——这里种出的不仅是果实,更是工业化思维反哺农业的范式革命。”

  转战利华益集团展馆,石化产业链的“顶端突围”令采访团震撼。九大产业链条从环氧丙烷延伸至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维远化学30万吨项目以“零废水排放”工艺重塑行业标杆。“我们不再是简单的制造商,而是价值链整合者。”企业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一位深耕化工领域十余年的行业记者评价:“利华益的雄心,是用ASA树脂和聚丙烯材料撬动全球高端制造市场,这是中国民营经济‘链式跃升’的缩影。”

  凤凰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内,氤氲着中药萃取液的清香。在这里,一场“中药现代化”的革命正在发生。国内首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1.1类中药创新药“芪蛭益肾胶囊”,凭借循证医学证据打破国际质疑;天丹通络片、女珍颗粒等独家品种,以“医保目录+科技进步奖”双料认证抢占市场高地。4.6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车间里,大孔树脂纯化与一步制粒技术将千年古方淬炼成标准化制剂,10亿粒胶囊的年产能背后,是29亿元销售收入的产业虹吸效应。正如研发团队所言:“我们让《本草纲目》在实验室焕发新生,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利津方案’。”

  山东道合药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场关于“健康密码”的突破正在上演。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全球产销量第一的降压药中间体与镇痛类原料药,成为国际医药供应链的“隐形冠军”。企业负责人介绍,道合药业已形成“8000平方米实验室+千亩生产基地”的研发布局,31项发明专利支撑起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跨越。

  在汇邦渤海农场,记者们目睹了“白茫茫”盐碱地蜕变为“金灿灿”丰产田的奇迹。通过“暗管排碱+水肥一体”技术,这里的土壤含盐量从6‰降至2‰,玉米亩产从600斤跃升至1000斤以上。项目负责人指着正在作业的意大利MORO深翻犁说:“我们打破不透水层,让盐分随水排走,再用有机肥重塑地力。”采访团记者算了一笔账:“5000亩土地年增收900万元,节水70%、减肥50%,这是生态与效益的双赢。”更令人振奋的是,项目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内,咩咩羊鸣与光伏板的金属光泽交相辉映。作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这里以“牧光互补”模式实现生态养殖——棚顶发电、棚内养羊,年发电收益达1200万元。产业园更以“基因选种+胚胎育种”技术培育自主肉羊品种,年出栏350万只的规模背后,是3.5万从业者的致富之路。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已建设肉羊屠宰加工、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存储转运三个功能区,实现了120 个产品精细分割,生产即食、即配、即烹、即热产品,开发中高端预制菜。减少活体外运,降低销售成本;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一天的时间,采访团穿行利津,历史与未来的交响无处不在。正如一位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当‘渠展之盐’的辉煌遇见‘数智基地’的锋芒,这座凤凰城正以新旧动能转换的密钥,打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奔腾的河水裹挟着上游的黄土与下游的碧浪,恰似利津“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的交融。黄河三角洲的潮汐里,涌动的不只是泥沙,更是一个县域向新而行的时代赋格。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