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为深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互通、互信、互认,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全市科技金融生态,助力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4月10日,东营市科技局联合市人行、利津县人民政府、东营市财政局、东营市金融监管分局、东营市国投集团,在利津县成功举行“共筑未来 金融助航”东营市2025年度科技金融服务县区行启动仪式暨“投贷联动”融资路演活动。
东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慧主持活动并讲话。东营市人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国栋,东营市金融监管分局主要负责同志刘太海,利津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奎滨,东营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祥,东营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盖鹏,东营市国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树东,利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岳建伟,利津县副县长巴杭洲,以及25家市级银行主要负责同志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全市各县区(功能区)科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利津县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企业代表及创投机构专家等共14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启动仪式上,介绍了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宣讲了科技金融货币政策,通报了科技金融工作贡献突出的8家银行机构,中国银行东营分行、东营银行做典型发言,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市科技局与合作银行战略合作、市科技局与市人行合作备忘等签约。刘太海对科技金融监管工作作出要求,李国栋就深化政银企合作提出意见。
第二阶段同步开展企业调研与路演活动。与会领导赴凤凰制药、康宝生化等利津县重点科技型企业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创新发展及融资等情况。会场举办“投贷联动”融资路演和政策宣传活动,山东奔月生物科技等7家企业现场做项目展示,创投机构、银行与企业围绕成果转化可行性、市场前景等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市科技局宣讲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4家银行详细介绍了相关科技金融产品。
张晓慧在讲话中指出,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东营市围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到去年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16.3亿元,同比增长32.5%;争取科技创新再贷款、再贴现超50亿元;近三年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市级备案达到514笔,备案金额26.9亿元。科技股权投资成功破题,4家企业获得创投资金支持。科技产融对接更加紧密,为53家金融机构、226家科技型企业搭建起良好的互动平台。
张晓慧强调,下一步,要围绕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着力做好“拨、投、贷、保”相结合的文章。
要完善股权投资机制,助力初创项目孵化。要依托东营市科创基金,引入耐心资本,做大基金盘子。要完善高成长性科研项目、人才项目、创业项目的遴选机制,丰富东营市创投项目储备。要深化与创投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新型投资模式,推动创投关口前移,帮助初创项目早日孵化。
要放大科技信贷效应,支持科技型企业成长。要用好“科融信”等科技增信平台,引导银行加大对增信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优秀增信企业试水“无还本续贷”业务。要推进青岛银行等银行机构与创投机构协作,开展“投贷联动”路演,为科技型企业创造多元资金联动支持的金融生态。要坚持“政府搭台、金融唱戏”,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调研走访,有针对性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范围更广、成色更足的金融服务。希望广大科技型企业抓住机会,积极参与。
要启动科技保险试点,降低企业创新风险。要深入征集科技型企业和保险机构意见,在传统科技险种基础上,遴选2-3种新型保险产品,先行开展科技保险试点。要坚持积极稳妥原则,制定科技保险政策,优先支持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试点,逐步积累工作经验。要引导保险机构加强科技保险从业人员的培养,探索投保联动、贷保联动等风险补偿模式,提升保险服务能力,逐步打造“东科保”服务品牌,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