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护航“蓝色引擎”——东营市多措并举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2025-09-23 08:22:32 来源: 爱东营 作者: 关晨歆

  东营是海洋大市,463公里蜿蜒的海岸线像一条蓝色丝带,串联起7800平方公里壮阔海域,孕育着蓬勃的海洋经济生机。据统计,近年来全市海域内施工船、客运船、货运船、渔船总数达20多万艘次,海上生产、运输、旅游等活动高度密集。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上安全是不可动摇的“生命线”。为此东营市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以“守一方海域平安,护万家渔民幸福”为初心,在推进海上安全协调治理、维护海洋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海上安全稳定等方面主动作为,多维度多举措筑牢海上安全防线,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协同治理:发挥联动作用,织密安全网络

  9月1日12时,全市1400余艘渔船有序出海,标志着黄渤海伏季休渔期的结束。这一场激动人心的开海仪式,不仅展现了海洋渔业的勃勃生机,更彰显了东营市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治理能力。

  近年来,东营市深入开展“商渔共治”和“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多个涉海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海上安全监管水平。

  一方面,充分发挥东营市渔安委、“海上党建联盟”、“四海一家”共建共管机制等平台作用,海洋渔业、海事、海警、海岸警察等涉海部门,通过联合会商、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像“家庭会诊”一样共同研判风险、解决难题;另一方面,推行海事、渔业、港口等部门联合值班制度,实现实时信息互通,减少商渔船交汇风险,压实海上安全责任,确保了渔船的安全、有序出海。

  除了机制保障,海洋渔业、海事等部门还深入渔村、渔港,开展商渔船防碰撞警示教育。这种“关口前移”的宣传方式深受渔民欢迎,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还帮助他们掌握了实用的避碰技能。据反馈,经过系统教育后,渔民主动遵守规则的意识明显增强,为出海期间的海上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口前移:强化要素管控,夯实安全基础

  伏季休渔期,渔政执法人员持续加大辖区重点敏感海域巡查力度,有力维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记者 周广学 报道

  6月以来,东营海警局会同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东营海事局、东营市公安局等驻地涉海部门,海陆空联动,采取错时巡查、突击检查等方式,持续加大辖区重点敏感海域巡查力度,对辖区“三无”船舶展开全面清理整治,累计查处各类“三无”船舶100余艘,有力维护了海洋伏季休渔秩序。

  此次行动是东营市坚持关口前移,推进海上安全源头治理,有效消除海上安全隐患的一个缩影。

  东营市坚持前置化推进涉海安全要素源头治理。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针对船员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创新打造“黄河口船员夜校”培训品牌,结合船员作业时间特点,利用晚间开设航海法规、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课程,邀请海事专家、资深船长现场授课,实现“培训不误工、学习不脱节”。在散装液体危险品运输这一“高危领域”,东营市严格落实“五项制度”,开展船岸联合巡查,确保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

  在夯实海洋渔业安全管控上,东营市全面落实渔船包保责任制和渔船编组编队生产制度,建立起渔船“一船一册”、船员“一人一档”台账,实施智慧渔港、船上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百港千船万人”等项目,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2024年以来开展“过筛子”执法检查600余次,整改渔业事故隐患近300处,未发生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海洋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精准防控:聚焦“痛点难点”,提升应急能力

  东营市聚焦海上安全“痛点难点”,构建“预警—监管—应急”全链条防控体系,将强化海洋防灾减灾支撑保障、提升应急能力贯穿始终,实现风险精准防控与应急能力双提升。

  ——持续健全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完善运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将海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纳入各级政府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体系,持续动态更新重大风险隐患清单,明确风险管控措施及责任部门、人员,定期评估工作情况,确保重大风险管控到位。

  ——加大涉外渔船管控力度,深化黄河禁渔期和海洋伏季休渔期一体化管理,2024年以来办理渔业违法案件167起,查扣海洋涉渔“三无”船舶200艘。

  ——强化海洋防灾减灾支撑保障,实施山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东营段),强化海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提升海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新型海洋渔业综合管控平台,优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深入开展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海上安全,不仅是船舶航行的“定心丸”,更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未来,东营市将继续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筑牢海上安全防线,书写向海而兴、逐梦深蓝的新篇章。(来源:爱东营)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